魏征等人前往東宮探病,都被李承乾拒絕,關于太子病因,一時間議論紛紛,都在猜太子這一次被皇帝打的有多重。
養了有一旬的日子,確定痊愈不會傳染人,李承乾重新上朝。
大軍不日凱旋,命太子代天子在承天門前相迎,另,以火器之功,加李覺為尚書令。
李承乾聽到詔書之后,嘴角不由得抽了抽,他已經管著尚書省了,加不加李覺為尚書令,根本不會有任何影響。皇帝這個賞賜,于他而言還真是雞肋的無以復加。
于李覺而言,卻是另一層意思,一來李覺可以多拿一分俸祿,二來也是更重要的一層意思,李覺滿十二歲入朝,可行尚書令之權,他眼下攝的是兒子的權。
高明的配得感是十足的,所以只會覺得皇帝亂彈琴,這要是換了承乾,極度缺乏安全感,在長期的否決中,滿滿的不配得感,很難不會多想。
換作從前的他,此刻會覺得皇帝對自己的看重,是因為看重李覺,而不是認可他的能力,皇帝借李覺否定她的能力。如此具有爭議的給李覺鋪路,李承乾簡直無語到家了。
憋了一肚子火氣,下了早朝,李承乾直奔甘露殿,打算去氣一把皇帝,順便探聽一下皇帝的真實想法。
“殿下,您只是風寒,為何不讓人探視?”
還沒走出大殿,蕭瑀和高士廉倆老爺子就圍了上來,魏征、褚遂良等人緊隨其后,李承乾明白這群人又想多了。
“我讓宮人說了原因,風寒會過人,你們都這么大年紀了,把病過給你們多不好啊!”
眾人面面相覷,顯然是不太相信太子的說辭,李承乾只能繼續解釋:“春秋、夏秋換季,風寒高發,很正常,我歇了這些時日,已經無礙,多謝諸公掛念。”
擺脫掉熱心“關切”病情的大臣,李承乾一路到甘露殿,李世民正要吩咐人擺膳,聽聞太子來了,忙命人將太子迎了進去。
“來的正是時候,陪我用膳。”
李世民笑呵呵拉著李承乾落座,宮人有條不紊的試膳。
“父親。臣有話對您說。”
李世民頓了一頓,直覺告訴他,不是什么好話。
膳食擺上之后,李世民讓宮人都退了出去:“想說什么,就說吧!”
“父親可是對臣不滿,若是,臣可以離去,換了另一個承乾回來。”
李世民一驚:“這話怎么說?”
李承乾遂將李覺加封尚書令,可能引起的無端猜測告訴皇帝。
李世民嚇了一跳,心下大喊冤枉:“承乾,我沒有那個意思,我就是想讓他穆穆多拿一份俸祿,別的想法什么都沒有。”
他會因為過往,對承乾起了易儲之心,可知道了李治的操作,承乾就是唯一選擇。何況這是高明,一個火器就足以證明高明的價值,這還不是上限,別說高明現在同他相處的頗為融洽,就算整天針尖對麥芒的干,為了李唐的江山,他也會忍著。
“我對你最大的惡意,也就是讓你擔尚書令的職責,往后不能說不干就不干。畢竟,尚書令是你兒子,金印在你手里,你干活兒名正言順。”
李承乾嘆了口氣,興許是后面跟文人玩兒文字游戲,經歷過辦公室政治,有些應激了,稍微有點兒風吹草動,就足以讓他覺得風聲鶴唳。
“罷了,我改日找個由頭撤了穆穆尚書令的頭銜,你別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