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突然推翻了之前的結論,有沒有可能,李覺的事情就是李治干的。
直接殺掉李覺,只怕他被逼急了,平等創死所有嫌疑人,所以把自己打造成被冤枉的受害者。
弱小無助的小可憐雉奴,這要是離開長安,沒了君父的庇佑,還不分分鐘給人生吞活剝了?
李覺那么小的年紀,落水很容易留下后遺癥,小孩子本就不好養,身子垮了的幼童夭折,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李覺沒了,下一個估計就是他了。
李承乾越想,越覺得如芒在背,以人為棋子布局,每一步棋路,喚做人心難測,怪不得那么多世界未解之謎,生活中,分明處處都是未解之謎。
“父親,咱們老李家出不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可我也不至于以大欺小,您在外頭站了那么久,進來坐坐吧!”
李治身子一僵,父親在外面,方才他們的對話父親都聽著。更讓他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兄長剛才說出去的話,那樣云淡風輕,甚至帶著戲謔的語氣,說出堪稱大逆不道的話。
李世民從殿外進去,手握劇本,他自然看得出李治在耍花樣,承乾要他來看著,無非要他當證人,免得落一個欺凌幼弟的惡名。這些孩子,真是沒一個讓人省心的。
“雉奴,男兒家,總是哭鼻子,少了些陽剛之氣。”
意識到自己被陰了一把,李治很快調整好狀態,含淚開口:“阿耶,兒出生時,父親和母親還住在東宮。這里的一切,都有母親的影子,觸景生情,想到父母之恩,兒情不自禁。”
李世民不想吐槽,按照他從前對承乾的偏見,最后逼得承乾走投無路謀反,然后立了李治。
李治報答父母之恩的方法,就是給他戴綠帽子,讓他被人嗤笑什么小李后,小李妃。然后,再滅了長孫無忌滿門,就算長孫無忌死有余辜,那衡山呢?
按照大唐的律法,長孫無忌謀反,最多長孫晟一脈子孫全部被牽連,長孫詮和長孫無忌一個曾祖父下來的堂兄弟,沒點兒私人感情,根本牽連不到長孫詮,但凡李治顧念一點母親,衡山也不會被迫和長孫詮和離,嫁到京兆韋家之后沒兩年就郁郁而終。
“剛才你兄長的話說得不夠清楚?你也大了。不是聽不懂話的年紀,哭哭啼啼的是要所有人都知道,咱們李家兄弟鬩墻,看咱們家的笑話嗎?”
李治是聰明人,父親語氣對他不滿,和父兄目光交匯,父親并沒有因為兄長那大逆不道的話惱怒,他立刻就反應過來,父兄之間的信任,遠遠超乎他的想象。
“兒多謝父親教誨。”
李治的眼淚停了,李承乾感嘆,還是皇帝的話管用。
“穆穆還好嗎?我想去看看他。”
李承乾道:“他的風寒還沒好,在吃藥,過了病氣給你不好,等他痊愈了你再來看他。”
李治道:“阿兄信我不曾害穆穆,如今連見一面都不讓。我就是想看一看穆穆,知道他平安無事,我也就安心了。”
李承乾道:“九郎,我前一段時間風寒,父親和大臣們過來探病,我也是拒之門外。你和撫琴都有風疾,風寒會引發風疾,不讓你去看穆穆是為你好。”
李治聞言,瞬間感動的熱淚盈眶。
“我為人構陷,洗不清嫌隙,阿兄不僅肯信我,還處處為我考慮,我真是不知道該怎么報答阿兄。”
李承乾暗道:那句話果然沒說錯,一流演員指點江山,二流演員馳騁商海,三流演員影視圈里的上古大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