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李承乾有些難受,他知道李象體諒他辛苦,更不愿意他為難,這才沒有讓他去幫忙,可仍然覺得心里空落落的。
“象兒做事縝密,李先生又是聰明人,不會出什么亂子的。”
李世民道:“這些事情你也可以做,你兒子卻故意避開你,承乾,你心里不會難受嗎?”
當然會,但他是個成年人,要學會隱藏情緒。
“臣天天跟象兒黏在一起,那時把他往火坑里推。”
言歸正傳,李承乾同皇帝講了生產資料,經濟基礎,政治體系之間的聯系。
李世民聽罷,最后總結出一句話:“你的意思我明白,要想讓大唐繁榮的時間久一些,朝廷就必須要把控足夠的生產資料,保證自己的再分配能力。只有這樣,在危機來臨得到時候,朝廷才能盡可能緩和社會矛盾,延緩王朝衰落。”
李承乾點頭,是這個意思,說到這里,李承乾從匣子里抽出一份奏疏過來遞給皇帝。
“這是臣草擬的章程,父親看一下。”
李世民大略掃了一眼,默默將奏疏收了:“承乾,你這個奏疏一旦呈上來,會成為眾矢之的。”
“所以,臣沒有在朝廷上直接向您上疏。”
明白了,太子不可以得罪的人,皇帝可以得罪。
李世民看著奏疏,沉默了半晌:“這個人還是我來得罪,我要滅人九族,你到時候坐到朕這個位置,滅個三族,目的達到了,也會被稱贊一句仁厚。”
李承乾聽明白了,皇帝愿意得罪人。
“你好生休息,三日后代我去承天門迎李孝恭他們凱旋歸來。”
唐倭之戰,勝利幾乎是碾壓性的,九月下旬就說班師。不過皇帝得知后世倭人經常騷擾海疆地區,怕這群人故態復萌,所以命李孝恭等人,于沿海重鎮布防,諸事妥當之后,再回長安,這才拖到了十一月中旬。
李承乾歇了三日,準時出現在承天門前,魏征和馬周作為中書令,跟著他一起迎接大軍凱旋。
李孝恭作為水師元帥,當之無愧的第一站位,身后緊隨李大亮和李恪,李大亮是副帥,李恪作為李孝恭的學生,跟隨老師出征學習經驗,參與戰斗,自然也有戰功,他又是皇子的身份,同李大亮并列沒有任何問題。
侯君集的出現,讓李承乾的神經有些緊張,當年跟著他謀反的人,杜荷跟著他謀反,屬于看順眼了就跟著他干到底,但侯君集不是。侯君集肯跟著他干,一來收了他的財物,二來侯君集覺得他好控制,將來能夠做權臣。
李承乾上前,同李孝恭寒暄了幾句,同李恪遞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旋即領著眾人去太極殿,拜見皇帝,接受賞賜。
太極殿上,張阿難宣讀皇帝詔書:河間郡王李孝恭遷平王,吳王遷楚王,李大亮為孟國公,侯君集復潞國公爵。
封賞結束,李世民宣布開席。
宴席過半,侯君集突然主動上前向李承乾敬酒,鑒于其敏感的身份,李承乾收到了來自于皇帝意味深長的目光。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