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做十五以內加減法,不要覺得夸張,是真的,有一次輔助醫生給娃做兒保的時候,算娃一個月長了多少斤,我當時說了一句十八減十六,旁邊等候做檢查的小女孩兒脫口而出二。我當時老驚訝了,輪到那女娃的時候,我特地看了她的信息,才兩歲零三個月。)
李象暗道:都是父親的兒子,多少都繼承了父親在算學上的天分。
為了滿足李覺的求知欲,李象又給李覺出了二十以內的加減法,給講了一遍計算的方法,坐在一旁看著李覺做算術題。
“阿兄,我今日出來,路過大興善寺,好多上香的人,那些人為什么要去上香?”
李象道:“大興善寺里面供奉的是佛祖,菩薩,人們去上香,是心中有所求,所以求神佛保佑。”
“阿兄,真的有神佛存在嗎?”
李象想到了父親,笑著回答:“鬼神之說,先人敬而遠之,但并未否認其存在。”
“朝廷每年都會祭祀皇天后土,宮中有三清殿,供奉三清祖師。若真的有神佛,上香就可以得到神佛保佑,為何會有水旱洪澇,兵災疫病?”
這個問題,著實難住了李象,他思索了良久,最后回答:“神佛未必愿意睜眼看人間苦難,那些上香的人,求的大概就是一個盼頭。”
李覺不太懂,又道:“這個盼頭又不能吃,要他做什么?”
李象道:“百姓的生活不易,窮困潦倒者大有人在。穆穆,你我在長安見到的,未必就是真的百姓,天子腳下,總是不一樣的。
離開長安,天高皇帝遠了,見到了真正的百姓,才知道他們過得辛苦,忙碌一年,也只為了幾文銀錢。
真正的百姓,他們的生命在天災人禍面太過渺小,可他們生命的頑強又遠超常人,求神拜佛也是他們生活的一個寄托,哪怕這個寄托是虛妄的,不可能實現的,可有總好過沒有。”
李覺道:“忙碌一年,只為幾文銀錢,可見百姓窮苦,朝廷為何要允許這種虛妄的東西存在,讓它吞噬百姓本就不多的銀錢?”
李象笑的溫柔,緩緩開口:“為了教化。”
“阿兄,我不太明白,這跟教化有什么關系?”
李象解釋道:“孟子說: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庠序就是讀書的地方,孟子在這里的意思是說,教化是王道的一部分。
父親選擇名師,為你啟蒙,這就是教化,可念書需要錢。你我生在皇族,父親是太子,憑借這個身份,我們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只要我們愿意,圣賢之書任我們選讀。
然這四境之內,權貴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還是百姓,是那些忙碌一年,只夠溫飽,甚至不夠溫飽的百姓,他們沒有多余的錢去接觸到書本,進而被教化。
不經過教化,就不懂的禮義廉恥,不懂的善惡是非,這些人很可能成為惡徒,為禍一方,影響到朝廷的治理。
佛家說行善積德,今生的功德可以讓來生投胎為更好的人家,享受榮華富貴,今生若是作惡,就會墮入阿鼻地獄,不得超生。
人們相信佛經上的輪回報應,敬畏鬼神,就會盡量減少作惡。善良的人多了,朝廷也就能更好的對地方進行治理了。”
“原來是這個道理,多謝阿兄為我解惑。”
謝完阿兄,李覺氣鼓鼓在心中吐槽起祖父:阿翁說阿兄笨,阿兄根本不笨,阿兄是個很博學的人,阿翁才笨,阿翁全家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