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李世民愛聽,轉身拍拍張阿難肩膀:“朕今日多吃了幾盞酒,該早些去睡下。”
李覺藏在父親懷里,小心詢問父親:“阿耶,你不奇怪阿翁問了我些什么話嗎?”
李承乾笑道:“穆穆,人不要想著什么都知道,知道的太多,就會想的太多,人的精氣神是有限的,在無聊的事情上耗費太多心力,會過度消耗自己的靈氣。你阿翁私下留住你,他同你說的話,就是不愿意讓其他人知曉,這種事情叫做陰私。陰與私,皆有暗的意思,暗對明,就是不能宣之于口的事情。阿耶這樣說,你可以明白嗎?”
李覺似懂非懂的點頭,李承乾又道:“你可知權萬紀?”
“之前三叔過來的時候,阿耶與三叔聊起過權萬紀,知道些許。”
李承乾道:“你阿翁登基之初,下詔訪賢,許多賢才得以被重用。不過權萬紀本人,能得用卻不是他有多大的本事。此人發跡,就是靠揭露他人隱私,其實也沒什么證據,只在那里空口白話的說。貞觀初年訪賢期間,他也沒提出什么治國良策。”
細數權萬紀那一堆告密,張蘊古比較倒霉,被害死了。李恪也倒霉,因權萬紀背刺,數次被申飭,削減封地。身處權力中心的王珪、房玄齡等人都是被暫時停職調查,后來沒查出什么也就放人了。
“話到有司,必然就有處置,查證過后又沒什么實據。后來,我的師傅魏玄成公向你阿翁上疏,認為訪賢舉能是賢君之范,朝中多的是能夠針砭時弊的賢臣,似權萬紀這種人只會揭短他人隱私,留在身邊會有礙賢君圣明,你阿翁這才將權萬紀貶出長安。”
再然后,就被李恪那倒霉孩子給攤上了。
“既然這個權萬紀,除了黑狀沒什么大本事,阿翁為何還要用權萬紀?”
李承乾笑道:“你阿翁登基之初,顧及進言,或為了權萬紀的上疏,責罰權萬紀,會讓那些有識之士止步,他們害怕自己真的提出什么見解,受到皇帝責難。這也就應了那句話,打老鼠又怕傷了玉瓶,只能忍著惡心看老鼠亂竄。”
李覺恍然大悟:“我總以為阿翁是皇帝,沒有什么是皇帝不能做的,原來阿翁也有著許多無奈。那不是皇帝的人,大概會有更多的無奈。”
李承乾輕笑:“不是皇帝的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亦未嘗可知。”
“什么?”李覺長在深宮,沒見過什么民間疾苦,偶然聽父親這樣說,一時之間也覺得頗為震驚。“為什么會這樣?”
李承乾思索片刻,因為生產資料分配不均,但李覺還小,不能同李覺這樣解釋:“這個問題,阿耶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你,穆穆給阿耶些時間,阿耶想想,該怎么同你說這個問題。”
閑談間,父子二人已經到東宮了,李承乾喚了人過來,伺候洗漱就寢。
一開始回來的時候,他并不適應被人伺候,甚至三言兩句,決人生死,漸漸的這種生活方式不再被抵觸,李承乾內心感慨萬千,不知有朝一日回到未來,他是否還會是高明。
李覺累極了,沾床就睡,大半個月的相處,他已經習慣被父親帶在身邊。
李承乾卻睡不著,他失眠了,具體失眠原因他也不知道。不過好在去,大唐和吐蕃之戰的勝利,朝野同慶,休沐三日,所以他不用去上朝,但三省他是要去的,有大臣在那里值班,他需要過去坐鎮,以應付一些隨時可能發生的事件。
褚亮不去弘文館授課,李承乾又忙著,小家伙就閑著了,除父親和母親之外,他同祖父最是熟稔,毫無疑問的造訪甘露殿了。
……國慶我導師來我們這里旅游,我倆談了許多,我去翻了舊唐書,對比之下另一篇文有很多比較偏頗,所以進入修文階段,暫時停更,望請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