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下葬,貞觀一代諫臣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李世民時常翻看魏征給他的奏疏,不由得回憶起過往的歲月,魏征不是第一個離開的舊人,也不會是最后一個,他知道遲早也會輪到他。
李承乾的情緒持續低迷了一段時間,李世民索性放了李承乾的假,讓李承乾慢慢的緩和情緒。
魏征去世月余,黃昏時分,李承乾照常去請安,李承乾被單獨扣下,自魏征逝世之后,這還是第一次被皇帝扣下。
李世民吩咐人進來,將兩儀殿沒批復結束的奏疏搬過來,放在李承乾面前的案子上。
閑了半月,突然被喊到領導家里加班,李承乾本能的要拒絕,在看到皇帝案頭堆成山的公文之后,選擇放棄了。
“承乾,你這素服穿了月余了。”
作為學生,為師傅服喪可以,可他還是太子,素服穿了月余,顯然不合禮制,惹來言官彈劾,倒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有人彈劾臣?”
李世民看了眼李承乾,又低頭繼續批復奏疏:“暫時沒有,不過你要繼續穿下去,就有了。”
明白了,曾經言官彈劾,第一步寫文章,第二步將奏疏送到他手里,第三步讓皇帝知道,自己多么的盡忠職守,將太子罵的有多深刻。
今時不同往日,如今要彈劾他,彈劾的不好就是權萬紀的下場,畢竟不是誰都有曲阜孔氏的門庭,被貶出長安不過一年就又回到長安了。
“知道了,臣今日回去就把這身素服換掉。”
李世民輕輕點頭:“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先聽哪一個?”
“壞消息。”
“壞消息就是雉奴的身體又差了,錢塘傳回來的消息,說是雉奴病倒了,病得很嚴重。兒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我接到消息之后,一顆心都是懸著的。”
這個消息,李承乾并不覺得意外,李治身體要是好,還有武則天什么事兒?
李泰被逼入絕境之后,又給李治下毒,李治的身體不好在情理之中。
“父子之情是天性,父親若是想把雉奴接回來,我不會有什么異議,您不用說這么多。”
李世民氣結,心下暗罵李承乾小氣,他就是隨口一說,這小子想到哪里去了。
“我沒說要接雉奴回來,就是提了一句雉奴的病情。我說我這輩子,還真是兒女緣淺,生出你們這一堆,一個個的都是逆子。”
李承乾心下暗道:他一個人忤逆不孝是他李承乾的問題,問題是他們三個壞了一窩,逆子扎堆,這又是誰的問題?
不想跟皇帝斗嘴,李承乾直接換了一個話題:“好消息呢?”
李世民道:“你就不能問候一下雉奴,面露擔憂,悲痛一下,或者說遣御醫去照顧雉奴?”
李承乾放下筆,一本正經的看著皇帝:“雉奴在父親面前,一副仁孝的樣子,李泰也做足了孝子模樣,結果如何?父親很喜歡這些場面功夫嗎?”
這話說的,李世民無法反駁,低頭又去批奏疏了。
“讓臣猜一下,父親說得好消息,是不是同高句麗有關?”
去歲皇帝就透露過高句麗遭災,前日遼東探子遞上來的消息,上天似乎不太眷顧高句麗,高句麗又遭災了。就像當年打突厥一樣,趁他病,要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