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在奏章中,對叔父的識人之明贊不絕口,更是對叔父提出的遼東戰略心服口服!”
崇禎連聲贊嘆,心悅誠服。這都是后世鍵盤俠的功勞……云逍風輕云淡的一笑,心里卻是有些郁悶。
推薦盧象升和劉興祚不假,可要吳三桂,是要他去送死的啊!
這都能活下來,不愧是千古第一大漢奸。
也罷。
這次也算是為大明立了大功。
再說了。
這次整不死,以后多的是機會。
即使是不死小強,最終也會弄死他。
云逍看完軍報,心情不由得大好。
接著又想起一件事,問道:“忠烈祠即將竣工,準備什么時候舉行大典?”
崇禎道:“大典之日尚未確定,忠烈祠中應當供奉哪些人,朝中大臣也頗有爭議。”
“爭議?”云逍露出譏誚之色。
所謂的爭議,無非是文官不愿看到,把武將抬得太高罷了。
歷朝歷代,配享太廟,都是文武功臣身后最大的榮耀。
漢有云臺閣,唐有凌煙閣,宋有昭勛閣,大明也有二十四功臣廟。
忠烈祠的規格,僅次于太廟,并且同樣是享受大明香火,與國同休。
如今大明武將的地位低,普通士卒的地位更低。
那些普通的軍戶,甚至比民戶、匠戶還低一等。
民戶、匠戶犯了罪,降了格,會墮為軍戶。
那些將官戰死后位列忠烈祠,倒也無可厚非。普通的士卒戰死也能享受香火,文官們自然是難以接受。
崇禎之所以拿不定主意,也是出于同樣的原因。
自從土木堡之變以來,所形成重文抑武的固有觀念,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轉變的。
孺子不可教也……云逍看了一眼崇禎。
得好好疏通一下他的榆木腦袋了。
“小小的建奴,大明軍隊卻屢戰屢敗,戰斗力如此之弱,究竟是什么原因?”
“難道僅僅只是由于沒有錢糧,拖欠軍餉?”
“顯然不是!”
云逍諄諄善誘。
崇禎說道:“請叔父明示。”
“那是因為,如今大明軍隊,沒有了魂!”“大明立國之初,受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民族意識喚醒,為反抗蒙元的殘暴統治,大明軍隊所向披靡。”
“國家承平日久,武弁權輕,軍人得不到威望,更不受人尊敬,社會地位日趨低下,甚至淪為了軍奴!”
“連戚繼光都自賤‘門下走狗’,何況普通軍戶?普通兵卒一方面要承受盤剝、奴役,一方面或勞作耕種,或打仗備邊。”
“他們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這樣的軍隊沒有靈魂,即使有再多的軍餉,也只是一群行尸走肉,因此一觸即潰,毫無戰斗力。”
崇禎聽到這里,心中豁然開朗。
“你仔細數一數,如今大明兩百萬兵,有可戰之力的又有多少?”
“鏟除晉商,在河南推行攤丁入畝,不得不調用白桿兵。”“如今這大明,又有幾支兵馬,如同白桿兵一樣忠心耿耿?”
“以后但凡有事,難道次次都用白桿兵?”
云逍的一番話,讓崇禎滿臉苦笑。
“大明要想富強,強軍是首要!”
“強軍,就必須塑造軍隊的靈魂!”
云逍的聲音激昂,鏗鏘有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