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統計學,經邦治世之學!
云逍將十幾人,分成若干小組。
讓他們分別去往南京六部、國子監、蘇州府署等處,通過查閱案卷找數據、實地調查等方法,對江南生員的方方面面,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統計。
云逍一再強調,絕不能憑空臆想,或是推測、估算,而是要用實證來說話。
眾人都是興致勃勃,欣然接受分配給各自的任務,然后各自開始行動起來。
就連薛國觀、張國維等人,也都忍不住想要親自參與其中,卻被云逍阻止,幾人只得悻悻作罷。“云真人既然已經知曉,江南生員問題帶來的巨大禍患,也清楚問題之根源,卻為何還要讓他們去調查?”
對于云逍的安排,薛國觀十分困惑。
云逍反問道:“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就必須從根源上著手。薛閣老仔細想想,導致生員過剩的問題,根源出在哪里?”
薛國觀等人仔細想了想,隨后神色全都變了。
“江南生員問題的根源,在于科舉和選官制度!”
“云真人的意思是,要革除科舉,革新選官制度?”
薛國觀滿臉駭然,連聲音都變了腔調。
育材造士,為國之本。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高度重視官吏選拔和管理。科舉制度起于隋唐,盛于宋,一直持續至今。
要想改變這一制度,談何容易?
這等于是把一座大廈的根基給挖了重建一樣。
別說是云真人,就是皇帝想動科舉,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科舉就是個雷池,觸之即死。
如果真的這么做,自身會身敗名裂且不說,還會導致國家動蕩,后果不堪設想。
“薛閣老誤會了,我只是想革新科舉和選官制度,卻絕對沒有想要全盤否定的意思。”
云逍當然沒有想過,要把科舉一棒子打死。
為國家掄才,科舉本身,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問題出在科舉的內容、形式,以及“苦讀—應考—入仕”的士人讀書做官的模式。
況且云逍現在,也沒打算立即向科舉動手。
只不過借江南生員的問題,來引起更多有識之士的關注,為以后的改革做準備。
“生員過剩,引發黨禍,進而消耗國力,致使大明又亡國之危。”
“這一點,我知你知,并對此深信不疑。可皇帝和朝中的大臣們不知道,生員以及士紳們不知道。”
“只有讓他們親身參與,切身感受才最為強烈。同時調查出來的數字越詳實,也越有說服力。”
“如此一來,就能說服更多的人,一起合力推動解決問題。”
云逍當然清楚改革家是個什么下場,他可不想步商鞅、王安石的后塵。
這次在江南,光是一個催繳拖欠錢糧賦稅,就讓江南士紳們炸毛了。
這要是大張旗鼓地改革科舉,要還不跟挖了天下讀書人祖墳一樣?
因此得徐徐圖之。
首先要改變人們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