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大炮開兮轟他娘
看到孫元化興奮的樣子,云逍搖頭一笑。
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又被自己給裝到了。
其實在1850年以前的滑膛炮時代,鑄炮技術一直都沒有太大的發展。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英吉利的船炮與螨清炮臺的大炮對決。
二者的差距,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張,更不可能是什么降維打擊。
英吉利軍隊也并非是影視劇中描寫的那樣,對螨清的火炮視同無物,嗤之以鼻。
恰恰相反。
他們反倒是頗為畏懼,驚呼螨清火炮“猛烈”“歷害”等字句,在他們的記載中屢屢可見。
并稱贊螨清的許多火炮“都是造得很好的”,尤其是銅質大炮。
當然了,這并不否認螨清鑄造火炮的工藝,要比西方粗糙。
世界大炮發展,之所以遲滯兩百多年,原因很簡單。
鋼材冶煉,達不到融化澆筑溫度。
沒有鑄炮用的鋼材,怎么提高鑄炮水平?
另外也沒有大型的機械加工設備,因此無法鍛造鋼材,也就不可能有鍛鐵炮。
這兩百多年的時間,一直使用都是鐵鑄技術。
對,就是用鐵水澆筑的方式。
一直到1870年后,工業規模煉鋼法出現,鋼的成本大幅度下降,這時候才開始使用鍛造鋼管。
鋼鐵工業,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發展起來的。
云逍這個理工狗,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弄出后世的炮鋼。
材料受限,大炮的威力,只能取決于鑄造工藝。
大明現在使用的泥型鑄炮法,一直延續到螨清統治時期。
到道光年間,嘉興縣丞龔振麟以鐵代土,先用泥型翻制鐵范,再用鐵范鑄炮。
這種方法的好處很多。
泥模鑄造法的模具都是泥做的,只能一次使用。
鐵模卻可以重復使用,最多可使用一百次,如此就省去了制模時間。且鐵模遠比泥模光滑,制成大炮,拆去模具后,炮身自然也光滑干凈,不需修飾。
因此鐵模炮大大提高了鑄炮效率。
后世很多穿越明末的小說,都喜歡用這個辦法,以便能快速裝備軍隊。
然而云真人這個理工狗卻十分清楚,這個方法有個最致命的缺陷,根本就不可行。
鐵模鑄炮從泥模鑄炮的一模一炮,變成了一模多炮,大大提高了鑄炮效率,節約了成本。
但由于鐵模導熱快,鑄件冷凝快,導致鑄成的大炮都是白口鐵。
白口鐵性脆,在發射過程中會產生裂紋,甚至有可能會炸膛。
大明的鐵礦石硫含量高,再使用鐵模鑄炮,無異是雪上加霜,鑄成的大炮就更不堪用了。
在歷史上,鐵模鑄造法也只是曇花一現。根本不可能像網文中吹噓的那樣大行其道,甚至是超越西方。
于是云逍毫不猶豫就放棄了鐵模鑄造法。
而是選取西方后來采用,并一直延續到后世的砂型鑄造法。
這種生產工藝則相對簡單,生產周期也大幅減少,成品率更高。
即便到了后世,很多汽車零部件都會用到砂型鑄造。
(具體操作就不講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一查,免得水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