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提前擠掉這些泡沫,對工商業發展不僅不是壞事,反倒是好事。”
云逍的一番話,讓畢自嚴連連點頭。
云逍接著又道:“再說了,要發展工商業,可不僅只有絲綢、棉布、蔗糖等。”
這些東西都只是原料初加工,沒多大科技含量。
要想真正推動工業革命,不可能靠這些。
云逍加重語氣說道:“發展工商業固然重要,然而農業是國本,更是工商業的基礎,這個主次,萬萬不可顛倒!”
資本主義要想興起,農業生產力的發達,是必要條件之一。
沒有發達的農業打底,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大明此時的市場體系,屬于早熟的商品經濟,背后潛藏著巨大的危機。
商業市場與糧食市場的穩定,不僅在生產上,要以良好的氣候條件為基礎,而且在交通運輸上也受制于氣候的波動。
穩定的氣候環境,可以讓市場分工發揮出最大的資源優化配置的效用。而相反時,則會使社會的抗災能力因其極度的市場分工而降至零點。
處于小冰河巔峰期的大明,恰恰處于后者。
一句話。
大明是靠天吃飯的經濟,農業是根本。
云大真人又怎么會舍本求末?
云逍看向顧炎武,繼續問道:“還有呢?”
“解決土地兼并,還田于百姓。”
“增加糧食畝產,鼓勵開荒。”
顧炎武接連說了兩條。
以他的年齡和見識,這已經相當不易。
云逍又看向李標等人,“幾位可還有其他想法?”
畢自嚴說道:“推廣甘薯、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隨后三人再也想不出有什么好辦法。
云逍又補充了一條:“向外擴張!”
擴張,無疑是轉移國內各種矛盾的良方。
這也是改變王朝更替周期律的唯一辦法。
不過這要建立在擁有強大武力的基礎上,否則不僅會被碰得一頭包,還會進一步引發國內矛盾。
以大明現在的軍事實力,距離向外擴張顯然還有很大的距離。
李標等人將這些設想,默默記在心里。
此時雖然是在這里閑談,然而很快就會變成國策,先是在江南推行,進而推向全國。
“這些構想倒是不錯,可不過是紙上談兵,白日做夢罷了!”
顧炎武毫不客氣地潑上了一瓢涼水。
云逍淡然一笑,“顧小兄弟有什么想法,盡管暢所欲言。”
“就拿第一條來說,退桑還稻!”
“如今江南百姓,多數以種植桑、棉等經濟作物謀生。退桑還稻,豈不是斷了百姓衣食?”
“那些掌握良田的士紳、豪強、富商,又如何能心甘情愿舍棄巨大的利潤?”
那七品官和隨員們紛紛點頭附和。
“別的且不說,無論是退桑還糧,還是解決土地兼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清丈田畝。”
“清丈田畝,牽扯到藏匿、投獻等諸多問題。”
“太祖皇帝當年,以鐵腕清查江南田畝,足足花了二十一年,殺人無數,才勉強造出江南田畝魚鱗圖冊。”
“連太祖都是如此,何況是現在?”
那七品官連連搖頭。云逍問道:“阻力主要在哪里?”
一名年輕人嘲笑道:“你怕是不知道什么叫皇權不下鄉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