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鳥糞公司,雜交水稻
農業結構具體怎么調整,云逍給出了一個思路。
沿江(長江)沿海(杭州灣、東海)的沙地平原地區,地勢較為高爽。
主要從江陰東部開始,往東沿著常熟、太倉、嘉定,然后折向往西南匯、奉賢等地。
這里是典型的高沙平原,土壤沙性強,鹽堿度高,最適合種棉,而不適合種稻。
這些地方適合種棉花,同時現在也有較為發達的棉織產業,可發展為棉花區。
太湖以南的湖積平原地區,地勢低洼,水網密布,適合種水稻,也適合種桑,亦有較為發達的絲織產業,發展成為蠶桑區。太湖以東,以及以北的平原地區,是水稻的主產區,也不適宜種棉、桑,則建成單純的水稻區。
具體操作,云逍自然不會親自上手,這方面的專業人士有的是。
由畢自嚴這個主官戶部的閣臣負總責,張國維以及南京工部、戶部主抓。
官員們神情各異。
如此大規模的調整,事情肯定是千頭萬緒,阻力重重。
并且牽扯到各地的利益,畢竟種植經濟作物,不僅賺錢,還更省力,而種植水稻不僅耕作艱辛,還不來錢。
政令推行過程中,地方士紳、百姓,肯定會抗阻。
“農業結構調整之初,必定會有陣痛!”
“然而不調整,將來百姓就會餓肚子,甚至是餓殍千里,社稷動搖!”
云逍看出眾人的心思。
然而想到歷史上的湖州大災,餓死數十萬人的慘狀,云逍斷然說道:“長痛不如短痛,哪怕是刮骨之痛,也要咬牙挺過去!”
眾官徹底打消心中的遲疑。
以這位的性子和能耐,要是敢敷衍塞責,別說是官帽,就是腦袋都保不住啊!
云逍笑了笑,接著說道:“既然說到這里,那就說說退桑還稻的事情!”
所謂退桑還稻,當然不是一刀切,所有耕田全部不準種桑、棉、甘蔗等經濟作物,必須種稻。
按照剛才的區域劃分,因地制宜進行‘退桑還稻’。
蠶桑區,至少要保證‘桑三稻七’。棉花區的作物種植,保證‘棉七稻三’。
至于水稻區,則是要九成以上種植稻谷,作為江南糧食供應的壓艙石。
種植糧食的田地,給予政策上的傾斜,給予一定的貼補,比如降低田稅。
還要大力推行農作物套種,比如稻麥套作、稻桑間作、稻棉間作等農業技術。
這些技術,王象晉早就在西山島進行試驗,取得了相當可惜的成效,完全可以在全江南推行。
另外就是肥料的問題。
云逍向官員們問道:“諸位還記得,我在蘇州演示的‘化肥’嗎?”
說這個,官員們頓時不困了,個個都伸長脖子看向云逍。
畢自嚴急聲問道:“云真人的‘化肥’,也能夠量產了嗎?”若是化肥能夠量產,讓糧食產量倍增,大明的糧食危機也就可以大大的緩解。
云逍搖搖頭,“以現在的水平,還無法量產化肥。”
開玩笑,現在要是能量產化肥,豈不是可以造潛艇了?
你耍我們呢……官員們大失所望。
李標目光一閃,“云真人可是有替代之物?”
“不錯!”
“這一替代物,不僅增肥效果極佳,并且不傷地。”
云逍點點頭,眾官頓時大喜。
誰知云逍并未解釋那是什么。
其實也就是鳥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