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老家有一句話,叫做要致富,先鋪路。”
“有了路,人才能富。”
話音剛落,跟過來的大山就跑了過來。
嘴角還掛著一點米漿子。
“村長,我先帶人去打地基了。”
秦起微微一笑點頭。
月華臉色又是一驚。
這米粥其實剛煮好不久,大山這么快就吃完了,根本絲毫沒有磨洋工的跡象。
而且,人來人往的,個個都是喜笑顏開。
可以看出來,那骨子里都是干勁。
雖然月華沒出過幾回宮,但也見過宮內修繕宮殿時,那些派進來的勞工還有小太監,個個都是能偷懶就偷懶。
若是沒有監工,絕對不會多干一份活兒。
和眼前這些村民的狀態,簡直判若兩人。
這建橋,也不是為了村民們好,他們積極性怎么這么高呢?
要說之前新河縣里面,村民拿地可以給自己建房子,那是為自己打工。
積極性高,那很正常。
那眼下這種情況,那就顯得很奇怪了。
月華頓時有些想不通了。
“你說有了路才能致富,那你這個路也不知道通向哪里。”
“那這要如何才能致富呢?”
“你知道現在他們最缺的是什么?”
“是吃的?是錢?”
秦起咧嘴一笑。
“是工作。”
“吃的,總有吃完的一天。”
“錢,也有總有花完的一天。”
“唯有工作,源源不斷的錢,才能保證生活,才能令人安心。”
“這群人,只要跟著我,就有事兒干,就有錢掙。”
“你看看大周那么多的流民,他們沒錢,沒吃的。”
“是他們懶嗎?”
“你如果給他一塊地,給他一份工,你看他做不做。”
月華沉默片刻。
“所以,你的意思是,大周境內,很多人吃不起飯,是因為沒有事兒做的緣故?”
“那這跟你修路又有什么關系呢?”
“路造好了,我就能帶人穿過這滿滿大山,去武安關做生意。”
“我賺了錢,我就能夠鋪更多的路。”
“那換句話還說,他們鋪好了這條路,是不是就有更多的路可以鋪?”
月華愣住了。
“好像……是。”
“回到咱們剛才的話題,是人走出了路,還是路引領了人。”
“其實很簡單,人之所以會有路,是因為人有目標,有需求。”
“人需要去打獵,遷徙,去干活,慢慢地就走出了路。”
“但這實在太原始了點。”
“而路,其實反過來是可以作為人的一種引導。”
“如果兩個城一樣的距離,去北城沒路走,但是去南城有寬闊的大路。”
“你會選擇去哪個城?”
“當然是南城了!”
月華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回答。
“你看,這就是路的作用。”
“作為一個商人,咳咳,一個縣令。”
“我要做的,就是利用修路來讓縣內的村民賺到錢。”
“同時,帶動更多的崗位,來讓村民后面也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月華眼前一亮。
“路不只是路,路只是一種讓利與民的方式。”
“就像秦大人手里還在建設的新河縣。”
“雖然沒有建設完,但大量的人已經開始涌入縣內做生意。”
“大家賺錢了,花錢了,錢就會生錢,”
“大家都會變得越來越有錢。”
“修好了這條路,如果開通一條商道,那么就會有更多的人從中間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