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喬大江前往許嬸家與徐翠花見面后,喬家人便哪都不去,一直待在家里等消息。
一直等到下午兩點多鐘,喬大江才滿臉笑容的回來了。
喬二河見狀,心中便有數了,笑道:“看樣子,大哥這是看對眼了?”
喬大江滿意道:“老二,這徐家姑娘確實不錯。”
黃紅梅問道:“老大,徐家姑娘可有看中你?”
喬大江道:“這個我也不知道,不過我回來的時候許嬸偷偷跟我說,徐家姑娘對我印象應該還是可以的。”
喬二河道:“那就等許嬸那邊的確切消息吧,如果徐家姑娘也看中了大哥,那接下來就可以安排定親(婚)了。”
婚俗這種東西,不同的時代以及不同的地方,都會有不同的規矩。
在岑河地區,婚姻一般分為三步,分別是相親、定親以及結婚。
相親,這個不用多說,全國人民都懂。
定親,以前定親首先是“拿八字”,就是由媒人到女家將女孩的生庚八字寫在庚帖上,同時也將男孩的生庚八字寫在庚帖上,然后拿到男家保存,這個女孩就算是男家的人了。
定親時,男家要給女家及女家房頭送喜餅、酒、肉等禮物。
另外,雙方定下婚約后,在結婚的前幾年,男方每年的端午節都要給女方送扇子、包子、粽子;中秋節又要給女方送月餅、煙、酒;春節前后還要向女方父母辭年、拜年送禮。
等男女到了結婚年齡(男子17、18歲,女子15、16歲),男方再請媒人到女方家要人(求婚),女方如答應給人,男、女家便開始籌辦婚事。
如今定親倒是沒有以前那么繁瑣了,一般是由女方嫂嫂或房族中同輩女人陪著去男方家,主要是看男方的品貌以及男方的家庭情況,男女雙方當面表態,同意則成。
當然了,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定親時男方給女方及陪客送禮品肯定是少不了的,以前送喜餅、酒、肉,現在一般送的都是衣料、毛巾、鞋襪、糖果之類的,還有家庭條件好的,會送女方手表、自行車之類的。
最后一步,便是結婚,這個也不用多介紹了。
喬大江搓了搓手道:“能不能定親,還得看人家女方那邊是什么態度。”
喬三朵接話道:“大哥,既然許嬸都說了徐家姑娘對你的印象不錯,那這門親事肯定是有希望的,我看咱家可以提前準備定親禮了。”
喬大江保守的說道:“定親禮不急,一切等收到許嬸的確切消息以后再說吧!”
……
與此同時。
徐家也在討論著相同的問題。
看到姑娘回來,徐母便直接問道:“翠花,見到那個喬大江了吧,人怎么樣?”
徐翠花有些害羞的低下頭,溫聲道:“見到了,人……看著還可以。”
徐母聞言松了口氣道:“那就好,看來許嬸說得沒錯,咱家姑娘這是遇到好姻緣了。”
徐父插話道:“現在說這話還早了點,我們也不能聽信許嬸的一面之詞,既然咱家姑娘已經跟喬大江見過面了,要是真有意跟對方結親,那就得派人去喬家灣專門打聽一下這喬家的情況了。”
徐峰點頭道:“老頭子這話說得有道理,打聽喬家情況的事就交給我吧,我剛好有個初中同學就是喬家灣的,我找他打聽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