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的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岑河的城鎮人口達到了5213人,如今已經是1980年末了,即便沒有統計過,但城鎮人口絕對是不會低于5100人的。
從這個人口數來看,就可以看出這岑河鎮真不愧是赫赫有名的千年古鎮。
畢竟,哪怕是到了后世,很多鄉鎮的常住人口,都沒有達到5000之數,更別說是在八十年代了。
而看一座城鎮的經濟是否繁華,這人口數量絕對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指標。
盡管平時也有不少農村人拿著自家攢了十天半個月的雞蛋來公社賣,但面對五千多人的龐大需求量,農村人帶來的那一籃子或半籃子的雞蛋,完全就是杯水車薪。
供銷社倒是不缺雞蛋賣,可去供銷社買雞蛋,又需要額外提供雞蛋票才行。
因此,對于岑河公社的居民來說,他們家里是一直缺雞蛋的,這也是農村人的雞蛋從來不愁賣的主要原因,基本只要農村人提著雞蛋到公社去賣,都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甚至,碰到經濟條件好一點的客人,一人就直接把雞蛋給包圓了。
如今,喬家兄妹第一次來公社賣雞蛋,在喬二河的吆喝下,把附近的客人以及路人都吸引了過去,把這個小小的雞蛋攤點給圍得水泄不通。
把人吆喝過來后,喬二河便大聲說道:“各位同志,我們兄妹來自洪山大隊的喬家灣,我們家在兩個多月前養殖了1000只蛋雞,這消息相信在場有不少人都聽說過。”
“這個消息我聽說過,原來是你們兄妹啊!”
“這個我也聽說了,你們兄妹真是很了不起啊!”
“好快啊,才養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蛋雞居然就開始下蛋了?”
“……”
隨著喬二河的自我介紹,在場不少客人和路人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在這個年代,由于缺乏娛樂,大家都非常關注十里八鄉所發生的事情,而喬家養殖1000只蛋雞的消息,可以說是非常轟動的一件大事了,除了在各村引起巨大的轟動,就連城鎮居民也都多有關注。
在場的客人與路人都沒想到,前段時間他們議論過的個體養殖戶,今天竟然來公社賣雞蛋了。
也就是說,人家之前養殖的那1000只蛋雞,已經正式進入收獲期了。
在眾人議論紛紛的時候,喬二河繼續說道:“我們家養殖的蛋雞,喂的都是苞谷、蟲子、蚯蚓、青菜之類的好東西,而且經過科學搭配,把蛋雞喂養得非常健康,它們下的蛋也比普通的雞蛋要好不少。
至于到底好在哪里,暫時我們也不清楚,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們家的雞蛋,味道絕對比普通的雞蛋吃起來要更香一些,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買幾顆回去嘗嘗,就知道真假了。”
聽到這里,就有客人忍不住問道:“同志,這雞蛋,不都是一個味嗎?”
喬二河搖頭笑道:“各位同志,你們吃的雞蛋之所以都是一個味,那是因為長期以來你們吃的都是土雞蛋,這土雞喂養的方式都差不多,下的蛋味道自然也沒多少區別。
但是,在這里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不是所有雞蛋都跟土雞蛋一個味的。
比如說那些長期關在籠子里養殖的蛋雞,它們吃的都是專門研究出來的促進它們快速成長的飼料,這種飼料雞下的蛋,那味道是絕對沒辦法跟土雞蛋相比的。
而我們家的蛋雞喂的都是好東西,而且給予它們充分的活動空間,這產下的雞蛋味道絕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