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求賢若渴,魏征這樣的人,他都能容忍,于謙這樣有才有氣節的人,他同樣愛不釋手。
“天下有才之人,大多如烈馬,烈馬馴服就好了。”
“只有無能的君主,才會錯殺賢臣。”
“這等有才之人被殺了,可惜,太可惜了。”
……
視頻還在繼續。
天幕畫面隨之一變。
【今日話題:你覺得大明的氣數已經盡了嗎?】
【他的一生,就像是17歲寫下的《石灰吟》一樣】
【于謙15歲考中秀才,17歲寫下《石灰吟》】
【23歲考中進士,28歲任巡按,32歲任巡撫,51歲兵部尚書保衛京師,官至少保】
【59歲含冤而亡】
畫面一轉,天幕中是意氣風發的朱祁鎮,御駕親征被瓦剌俘虜的畫面。
【京師保衛戰(1449年8月16-11月8)】
頭發花白的于謙身披甲胄,立于城墻,誓于大明共存亡。
【兵部的眼里,沒有和字,只有一戰】
【主張南遷者,可斬】
天幕上出現了一排小字:
于謙和主戰派官員誓死捍衛京師,使大明王朝轉危為安。
彈幕:
我有大明風華般的骨氣:大家都在為于謙遺憾,好可惜啊,一代忠臣。
木子李:大明朝有骨氣和智慧的人好多,可是土木堡之變和靖康之難都是華夏歷史恥辱。
南國相思:于謙之后,明朝再無忠臣,大明滅亡也從這一刻埋下了禍根。
春楠花開:于謙應該拿出勇氣阻止朱祁鎮復辟,另立皇帝,像漢朝霍光不好嗎?
最愛于謙:可恨,老朱家的幾個家伙,明明是自己內斗,卻害了于謙。
……
看了評論,黎洛突然非常敬佩于謙。
黎洛繼續滑動手機,突然一個標題引起了他的注意。
【假如朱祁鈺與于謙對話,兩個悲情而又讓人心酸的君臣】
朱祁鈺:“于謙,你手握十團營,坐視南宮復辟,致使君臣凄涼光景,悔也不悔?”
于謙:“臣不悔。”
朱祁鈺:“你屢勸朕迎回皇上,反為皇上所拘,斬首棄市,悔也不悔?”
于謙:“臣不悔。”
朱祁鈺:“你兩袖清風,一腔熱血,功在社稷,卻遭人誣陷謀反之罪,悔也不悔?”
于謙:“臣不悔。”
于謙:“臣選擇的是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于謙:“大明是萬萬百姓的大明,不可為天子家事,置百姓于水火。”
于謙:“更不可謂一人之私。”
王明陽總結于謙一生:
在于謙心中,江山社稷,百姓福祉,比君主,更比一人一身重要。
……
【盤點電視劇大明風華中那些被于謙頂硬剛過的人】
【第一位:朱棣】
“愿皇上能收斂好戰之心,與民更始,施恩于天下。”
【第二位:朱瞻基】
“皇上,現在所有的藩王都回來了,你敢在靈前動刀,不出三月全國皆反。”
【第三位:朱祁鎮】
“臣以為可以不打瓦剌,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
“臣是忠臣,茍利國家,不避戰斧。”
【第四位:孫太后】
“太后,要是您為了寵愛皇上,就耗費國力去發動戰爭的話,國家就會大禍臨頭。”
“當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就是為了博寵妃一笑。”
“您現在的做法,和他有什么區別?”
“后世史官怎么寫您?”
“太后您錯了。”
……
大秦位面。
嬴政樂的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于謙真的剛啊,誰都敢懟。”
“皇帝對他是又愛又恨。”
“不愧是一心為民的于少保。”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