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把刀,用對的地方,也可以發揮不小的用處】
【比如壓制只會空談的東林黨】
【為邊疆大軍不計手段籌措軍餉】
……
“承恩,朕真的做錯了嗎?”
崇禎望著天幕,看著后世對魏忠賢的評價,臉上露出了茫然的神色。
“東林黨真的比魏忠賢還要壞?”
“大明亡于東林黨?”
王承恩不知怎么回答崇禎皇帝,他只知道他們是一群閹人,只對帝王忠誠。
“魏公公起碼不想大明亡國。”
聽到王承恩的話,崇禎皇帝臉上閃過一絲復雜。
“是啊。太監在貪,起碼他不想亡國,亡國他必死。”
他終于想起了哥哥臨終前的囑咐。
“魏忠賢不可殺。”
“可惜朕明白的太晚了。”
……
看著天幕繼續滑動,歷朝歷代帝王心頭劃過一絲復雜。
【大明的職場環境異常殘酷,與文官的集體報復心理有很大的關聯】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文官有著天然的戒備心理】
【在他頻繁清洗與殺戮的過程中,導致文官集團高度缺乏安全感】
【以至于后期文官集團相互抱團十分嚴重】
【朱元璋廢掉了歷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
【永樂大帝朱棣啟動內閣機制】
【這一時期,國家的大事決定權基本掌握在少數人手里】
【到了著名的三楊時期,即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大臣主政的時期】
【在大事上基本可以和皇帝分庭抗禮】
【此刻,武將是制衡文官的重要籌碼,兩者之間問題還未爆發】
……
彈幕:
“唐朝重用異族,宋朝忌憚武將,明朝猜忌文官,華夏歷史已經把各種結果都呈現在我們面前了。”
“讓朱元璋來,他輕蔑一笑,殺了,都殺了。”
“這還真是朱元璋能干出來的事。”
“洪武四大案殺了多少人,對于朱元璋來說,都是小意思。”
“武將難得,文官確實是韭菜,割不完,根本割不完。”
“文官誤國,武將護國。”
……
【仁宣時期,大明官員生存環境相對較輕松】
【文武官員之間,并沒有摩擦出太大的火花】
【到了瓦剌留學生朱祁鎮這里,土木堡之變后,大明武將集團基本死于這場戰爭】
【文官代表于謙,京城一戰定乾坤,文官的職場地位開始發生變化】
【文官開始有意識的抱團,他們絕不允許殺文官如割韭菜一樣的生存環境再現】
【武將集團因土木堡之變沒落了,文官集團異軍突起】
【于是帝王們開始培養制衡文官集團的棋子宦官】
【宦官掌權后,迅速對文官攀咬】
【兩者雖互相制衡,但大明皇帝依舊很難做到真正的集權】
【明朝的權力斗爭,在嘉靖皇帝一朝達到了巔峰】
【權力斗爭內耗的都是大明的元氣】
【直到崇禎皇帝即位,明朝終于到了水生火熱生死存亡之際】
【最終讓大金成了最后的贏家】
……
看完視頻,朱元璋兩眼一黑。
他先前辱罵崇禎皇帝,覺得一頭豬坐在皇位上,可能做的都比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