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旁白聲響起。
【一口氣看完明朝歷史上的著名太監】
天幕話音剛落,崇禎皇帝眼里閃過一絲了然。
“東漢太監撈錢,唐朝太監弄權,明朝太監人均一顆名垂青史的心……”
崇禎皇帝萬萬沒有想到,明朝因藩王供養制度失去的口碑,竟然要靠一群太監賺回來。
【大明王朝奇葩皇帝多,奇葩太監更多】
【宦官干政這種在大明王朝屬于基操而已】
【已經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了】
【名垂青史,以身殉國才是他們的畢生追求】
……
大秦位面。
嬴政板著臉,神色晦暗不明,細看之下,眼中還有一抹微不可察的恨意。
他厭惡地蹙起了眉頭,低聲罵了一句:晦氣。
“寡人怎么想起他了?”
想起那人與趙姬生下兩個孽種,嬴政只感覺胃中一陣翻江倒海,他別過頭,咬牙切齒道:
“當初應該先把他變成真太監,再車裂之。”
……
【第一位:鄭和】
【鄭和原名馬和,小名三寶】
【幼時以宦官身份入燕王府當差】
【他跟隨燕王朱棣起兵靖難】
【鄭和隨從有功,被朱棣賜姓為鄭,成為內官監太監】
【至此之后,改名為鄭和】
【鄭和對朱棣忠心耿耿加之能力突出,他備受朱棣信任】
【之后朱棣委任鄭和為下西洋總兵一職】
【從永樂三年到宣德八年,經事成祖、仁宗、宣宗三朝】
【鄭和率領大明船隊一共7次下西洋】
【二十八年間,鄭和到達南海及印度海洋沿岸30多個國家】
【他一路宣揚大明國威,使得萬邦來朝】
【他發展海外貿易,傳播華夏文明,開拓海洋事業,鋪平亞非航路】
【宣德五年,鄭和再次奉命下西洋】
【宣德八年,于返程途中病逝】
彈幕:
“鄭和是偉大的航海家,但大明卻錯過了大航海時代。”
“文官集團不讓,影響他們走私掙大錢。”
“說到底還是太文明了,沒有做那些喪心病狂的事情。”
“大明王朝實力這么強,卻沒有一塊海外地盤。”
……
大明位面。
鄭和望著天幕上的彈幕,哭笑不得。
“大明雖懷柔,但帶的卻是滅國的實力。”
“至于為什么沒有海外地盤,大約是因為我們……善?”
……
【正是有了鄭和的出現,為明朝后面所有的太監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
【鄭和的事跡告訴他們,即便他們身體殘缺,只要做得很好,一樣可以流芳百世】
……
大漢位面。
蔡倫捧著新改造好了的紙,激動得雙目赤紅。
原來太監也可以史書留名嗎?
“我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經過挫、搗、炒、烘,造出了新的紙。”
蔡倫將紙張高高舉起,陽光透過紙張,在地上留下一片陰影。
“這種紙張輕薄,易保存,便于書寫。”
“鄭和可以留名,我亦可以。”
……
【第二位:汪直】
畫面一轉,一位陰柔的男子出現在天幕上。
“東廠管得了的,我要管。”
“東廠管不了的,我更要管。”
“先斬后奏,皇權特許。”
“這就是西廠。”
歷朝歷代的古人直接被這霸氣側露的宣言給驚呆了,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了強烈的壓迫感。
這哪里是太監?分明是一尊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