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古代的狀元在現在是什么水平?】
【舉個例子,著名的文學家魯迅當年考秀才都落榜了】
【500多人參加的考試只錄取80人,而魯迅是第145名】
【你以為考試內容是這樣的:舉頭()明月,低頭()故鄉】
【實際上考試是這樣的:請以明月普照皆為大地,故鄉開發建設為題目,作出地方經濟和培養人才的關系】
……
大唐位面。
李白望著自己26歲在揚州旅舍寫下的《靜夜思》,滿臉震驚。
“不是吧,不是吧?”
“后世以為考狀元很容易嗎?”
“能考中狀元的人,個個都是文曲星下凡。”
不知怎么的,李白神情略顯失落,他猛地往嘴里灌了一碗米酒,嘆息道:
“大唐的科舉考試規定,商人之子是嚴禁參加科考的。”
“不然我也參加科考了。”
“我自詡才高八斗,照樣無法拍著胸脯保證,我一定能高中狀元。”
“后世的朋友們,你們,懂?”
坐在一旁的杜甫尷尬得快要摳出3室1廳了。
他雖然在文學上頗有造詣,被后世稱為詩圣,但他在科考中屢屢受挫,未能考中進士。
杜甫羞愧難當,他悄聲說道:“子美慚愧,多次科考不中。”
“狀元啊,是各方面的天才。”
“從古至今,恐怕狀元的數量還沒有帝王多。”
“不要小瞧了古代狀元的含金量啊。”
……
天幕視頻還在繼續。
【而如今的高考,在古代頂多屬于童試】
……
大宋位面。
蘇軾更加震驚了。
后世有多重視高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連他們這群觀看天幕的古人也都知曉一二。
然而他們科考,也就是高考,其水平僅相當于童試???
這一點,蘇軾萬萬沒有想到。
“你們是不是太低估我們了?”
“千年龍虎榜了解一下。”
“你們以為的科舉考試,是四書五經背熟之后,僅僅考個填空嗎?”
蘇軾朝天幕豎起了食指,食指左右搖擺起來。
“不不不。”
“用后世的話來說,你以為的考題是:白毛()綠水,紅掌()清波。”
張懷民唇角微微勾起,他知道蘇軾想要說什么,于是,他順著蘇軾的話說了下去。
“這才哪到哪兒?”
“就拿蘇東坡例舉的《詠鵝》來說。”
“我們的鄉試:請以綠水之上才能養育白色天鵝為題寫一篇論述地方文化和培養人才的關系。”
“會試試卷打開,請繼續以詠鵝為題,論述一下區域經濟與政策治理之間的關系。”
“到了殿試,根據詠鵝,寫1萬字描述國家用人、選材的標準……”
張懷民停了一秒后,繼續說道:
“你們以為的科考,其實是考公。”
……
【古代的科舉制度主要有幾個級別】
【第一級:童試】
【全縣的學子都可以參加】
【通過后叫童生】
【童生在通過院試后便是秀才】
【曾國藩考了6次,都遺憾落榜】
【第7次才成功上岸,考上秀才】
【而寫出西游記的吳承恩,同樣考鄉試三次落榜】
……
大清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