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輕徭薄役,國庫里的錢多到花不完】
【以至于串銅錢的麻繩都爛掉了】
看到這里,劉邦更懵了。
“大漢一片欣欣向榮。”
“百姓安居樂業。”
“所有人在寬松的稅收體系下安寧度日。”
“國庫的錢多到花不完。”
“為什么會是禍根?”
劉邦不懂,就連劉邦底下的一干文臣武將全都看不明白。
蕭何望著天幕,看著“唯有漢朝以強亡”陷入了沉思。
“大漢以強亡的隱情到底是什么?”
……
旁白繼續響了起來。
【這一時期實行的稅收機制為三十稅一】
【而明清時期的稅收幾乎維持在十五稅一和十稅一】
……
大漢位面。
劉邦眉頭皺得死死的。
“乃公吸取了強秦死亡的教訓,輕徭薄賦,實行“十五稅一”的政策。”
“三十稅一,應該是文景時期的政策。”
……
大秦位面。
看著天幕上的三十稅一,嬴政吃驚地瞪大了雙眼。
“此種稅收政策相當低了。”
……
【因為文景之治的低稅收,讓華夏這片土地上崛起了大批豪強地主階級】
【正是因為稅率特別低,大批諸侯王、外戚、貴族、大臣及民間富商都開始大肆買地】
看到這里,劉邦好像明白了什么。
“低稅率的情況下,人頭稅和土地稅就跟不要錢一樣。”
“兼并土地,雇傭佃農。”
“不出幾年就可富甲一方。”
“而這些兼并土地的人,都是些有錢有權有勢之人。”
“如果兼并土地之后再隱瞞田產,偷稅漏稅……”
想到這里,劉邦瞬間驚出一身冷汗。
“一個個富得流油之后,勢力很快發展起來。”
有錢有勢之后,會發生什么,不言而喻。
……
【再者文景之治和后來的漢武帝時期,稅收不同于以往收取實物】
【這一時期收稅,主要收的是貨幣】
……
大漢位面。
劉徹捏著一枚銅錢,神情異常嚴肅。
“收取實物,需要更多的官員和協助人員。”
“對于大漢來說,這是一種負擔。”
“連百姓都要多折騰。”
只是劉徹萬萬沒有想到,稅收收取貨幣,也會為漢朝的滅亡埋下禍端。
……
【如果需要實物的時候,就需要帝王拿錢購買實物】
【帝王手中的錢流向商人,商人向農民購買】
【商人從中間賺取差價】
【長期以往,農民和國家都窮了】
此話如一記重錘,敲在漢朝歷代帝王的心頭。
國家和農民都窮了會發生什么?
他們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出來。
【當國家需要錢的時候,什么離譜的操作都能想得出來】
【比如買官鬻爵】
【當朝廷養不起官員,發不起俸祿的時候】
【就會選擇有錢的人當官】
【這就導致權力流向了富人階級】
【這些人一邊趴在百姓身上吸血,一邊享受著朝廷賦予他們的特權】
【此時就會讓國家看似強盛,而農民流離失所,整個社會開始動蕩不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