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洪水掩護,迅速攻占夷陵城】
【兩個月內結束戰爭】
彈幕: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李靖才是天花板。”
“兵貴神速,速到唐儉死了都要罵他。”
“看李靖打仗沒意思,他打仗直接開上帝視角,直撲敵人要害。”
……
大唐位面。
李靖望著天幕,直接懵了。
這年頭,竟然還有人嫌打仗,打的太快了。
李靖瞬間不服氣了,扯著嗓子,大聲嚷嚷了起來。
“哎呀,壞小子們。”
“你說的是人話嗎?”
“打仗呢,你擱這玩呢?”
“這不是演習,不是表演,是實實在在地用真槍真刀打仗啊。”
……
彈幕繼續飄了起來。
“就是因為李靖打仗太順了,史官無從下筆,一點故事性都沒有,比較考驗史官的文筆。”
“史官:怎么打的?”
“李靖:跑過去看見敵人就打。”
“史官:用的什么計謀?”
“李靖:沒用計謀,一路平推,堂堂正正之戰。”
……
看完彈幕。
李靖終于后知后覺反應過來了。
他沒什么名氣。
根本是史官記錄太平淡了。
李靖隱晦地瞥了一眼史官,小聲蛐蛐道:
“你就不能想辦法把整件事寫得跌宕起伏一點嗎?”
“要有沖突。”
“要有矛盾。”
“突出我的武力、智慧。”
“如果你能把史書寫得跟番茄小說一樣,充滿戲劇性、沖突性。”
“我還能沒什么名氣?”
看到李靖變來變去的神色,李世民竟從中讀出了幾分委屈。
嗯?
委屈???
就因為打仗神速而名氣不顯,這就感到委屈了???
李世民嘴角狠狠地抽了抽。
“褚遂良。”
“你把李靖打仗的過程寫的稍微……稍微……你懂嗎?”
在李世民瘋狂暗示下,褚遂良秒懂。
不就是把平平無奇的勝仗寫得跌宕起伏嗎?
這個我熟!!!
安排!!!
【二、平定東部突厥一戰】
【李靖帶著3000兵馬,直接從天而降,逼近頡利可汗營地,一舉攻入城內】
【使唐朝的疆域擴展至大漠】
【四個月干掉了東突厥】
【三、西破吐谷渾】
【李靖采取兵分兩路的策略,成功消滅了扶允可汗】
【打通了往西域的商路】
【耗費了4個月】
【李靖神奇之處就在于,別人耗盡千難萬險也不一定能夠取勝的滅國之戰】
【在他手里,一個輕輕松松的平a就搞定了】
【他打仗分三步走:出征、勝利、回朝】
……
大唐位面。
提筆后的褚遂良后悔不已。
十分后悔自已為什么要接這個爛攤子。
李靖打仗本就輕輕松松。
他就是編,也編不出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
“蒼天啊,大地啊!”
“陛下誤我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