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同學,非常榮幸你能接受逗音小助手的獨家專訪,我是主持人金瓶兒。”
正式采訪后,金瓶兒顯得落落大方。
簡單開場后,直接拋出問題:
“孟同學,你現在可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高考滿分狀元,知道自己在網絡上有多火嗎?”
“具體情況不太清楚,但大概能猜到肯定備受關注,畢竟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一點小事都能引發熱議。”
孟川從容作答。
“很多人都經歷過高三,知道學習任務繁重,你是怎么合理安排時間,做到高效學習的?有什么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又是如何讓每一個科目都如此優秀的?”
金瓶兒迫不及待地連問三個問題。
“我大概看了網上一些采訪我同學的視頻,他們說的就是真實的我。”
孟川頓了頓,認真說道:
“我其實不太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就是一門心思悶頭學。要說學習方法,刷題可能算一個。”
“網上很多你的同學都說,高三一整年,每次考試你都故意把正確答案寫在草稿紙上,卷面分總是全班倒數。直到最后一次模擬考才被老師發現,能說說這是什么原因嗎?”
金瓶兒追問道。
這個問題她也很想知道。
“這算是我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吧,我想鍛煉自己的心態。很多同學平時成績好,一到正式考試就發揮失常,說到底就是心態問題。”
“不過我不建議同學們效仿,真實成績才能反映學習上的不足,針對不足強化訓練才能提高成績。”
孟川的回答條理清晰。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
孟川就隨口編造的這個答案,在不久的將來掀起了一陣全國性的風潮。
無數學生紛紛效仿,尤其是小學生更是成了“重災區”。
原本的學霸幾乎都故意考低分。
嚇得很多學校的校長以為教育出了大問題。
各地教育局頻繁緊急召開會議。
研討學生成績整體下滑的原因。
隨后,金瓶兒又圍繞備考技巧、個人生活、未來規劃、成長感悟等方面進行提問。
孟川的回答依舊中規中矩。
可名人效應的影響下,這些普通回答在網上都被無限放大。
問到個人興趣愛好時,孟川如實說:
“我沒啥興趣愛好,無聊了就刷兩套卷子。”
于是,網上就流行起一句話:
“無聊怎么辦?刷兩套卷子就好啦!”
談及如何釋放學習壓力,孟川說:
“壓力大的時候,去操場跑兩圈,出出汗就好了。”
這確實是當初真實的孟川。
可到了網上,瞬間“壓力大,操場跑兩圈”成了網友們的口頭禪。
這些回答都成了孟川專屬的“名人名言”,在網絡上瘋狂傳播。
“最后一個問題,身為滿分的高考狀元,很多網友都覺得你如果不走科研之路有些可惜了。不知道孟同學可有意向的院校?還有將來你想要選什么專業?”
金瓶兒最后提問。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很多網友特別關心的。
從孟川的同學口中得知孟川沉默寡言后。
很多人都猜測:
像孟川這種學霸,不善言談的,只適合科研方面的專業。
最后孟川也一定會選擇科研,成為科學家。
金瓶兒心里也是這樣想的。
雖然孟川并非網傳的那般不善言辭。
可憑孟川的天賦,不當科學家,金瓶兒都感覺很可惜。
但孟川卻給出了一個連金瓶兒都有些意外的回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