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蘭教授實在難以相信。
這樣一篇影響力巨大、甚至可能引發無數國家經濟制度變革的論文。
竟出自兩個年僅十八歲的小毛孩之手。
特別是姜振宇,怎么看怎么不靠譜。
當年,左思蘭教授為撰寫一篇關于世界經濟的論文,實地走訪了十幾個極具代表性的國家。
在一些國家還長住了一段時間,耗費將近一年時間才將論文整理發表。
而孟川和姜振宇兩個小屁孩,僅僅用了兩天,泡在圖書館里就完成了。
雖說還有查缺補漏之處,可這已然足夠不可思議。
因此左思蘭教授還是想考校一下孟川和姜振宇。
恰好她想到了海地共和國這個反面案例。
聽到左思蘭教授的提問,姜振宇瞬間抓瞎。
這篇論文大部分都是孟川的功勞。
他只是依據孟川提出的論點,找出了十幾處有力的證明文獻或數據。
而論文引用的文獻和數據多達上百處,他的出力不過十分之一,甚至都沒有。
關于海地為何經濟沒有因所謂的包容而繁榮的問題,姜振宇還真回答不上來。
只能滿臉求助地看向孟川。
“關于國家興衰的根源問題,除了制度,沒有其他原因。”
孟川組織了一下語言,先是重申自己的觀點。
隨后條理清晰地解釋道:
“至于海地這個國家,采取相同經濟制度卻沒實現經濟騰飛,關鍵在于制度的普適性。”
“同樣的制度,或許會受本國文化因素影響。”
“或者因經濟基礎不同。”
“甚至像姜振宇同學之前提出的,受國際環境因素影響,而產生不同結果。”
“所以,制度不能照搬照抄,必須立足于本國國情,融合本國文化和政治結構,充分考慮本國經濟基礎。”
“抄作業,永遠成不了第一名。這一點,我們國家就給全世界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所以,歸根究底,還是制度。一個適合本國的經濟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
孟川的回答堪稱完美,也佐證了孟川的論點。
左思蘭院長以及在座的所有教授,聽了孟川的闡述眼睛都瞬間亮了起來。
因為這一刻的孟川,侃侃而談。
就像一顆璀璨奪目的金子,耀眼而奪目。
“呼!孟川,滬旦大學有你,是滬旦大學的榮幸啊!”
良久之后,左思蘭教授重重地呼出一口氣,滿臉激動,聲音都微微顫抖:
“你知道你們這篇論文的含金量有多大嗎?”
姜振宇不出意外地茫然搖頭,他還真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孟川心里清楚,可不能說,只能配合著搖搖頭。
“你們的這篇論文一旦發表,在國際上必定引起轟動。”
左思蘭教授站起身,語氣激昂:
“首先在制度上,為各國經濟制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
“不僅能指導國內經濟制度的建設,還能助力全球經濟的治理。”
“這是一篇偉大的論文!”
最后一句話,左思蘭教授說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這篇論文,甚至能讓滬旦大學的知名度都再度提升一個等級。
因此左思蘭教授如何能不激動?
其實國家和人一樣,最怕做選擇。
因為不知道哪條路是對的,害怕走錯浪費時間和精力。
一個國家變革關乎億萬民生,一個錯誤的改革可能帶來災難性后果。
而孟川的這篇論文,為改革指明了一條正確道路。
一盞燈,或許平常不起眼。
可一旦放在大海上,就成了燈塔。
能為來往船只指引方向。
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無上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