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2013年上市的時候,市值只有15億美元。
未來的特斯拉市值將達到了1.36萬億的恐怖高度。
因此嚴格來說,孟川應該加大對特斯拉的投資才對。
但孟川卻選擇投資特斯拉20億美元。
而火箭公司的最高市值也才3600億美元。
但孟川卻愿意投資火箭公司30億美元。
原因是,特斯拉雖然市值最高。
但在埃隆馬開創的所有公司中,它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公司。
和火箭公司,還是未來的腦機接口公司比起來。
特斯拉的技術含量就和小孩子的玩具一樣簡單。
而且隨著中國的電動車行業的崛起,甚至是彎道超車。
特斯拉未來的地位是可以被撼動的。
或者說是具備被撼動的可能性的。
但是火箭公司則不同。
它開啟了私營航天的先河。
而且未來絕對不會再有第二家公司能達到它這樣的高度。
如果未來它真的達成了火星移民計劃。
未來它的市值絕對可以超過十萬億,甚至是百萬億。
也就是說,特斯拉的潛力是有限的,而且最高成就是可以預見的。
但火箭公司的潛力是無限的,最高成就更是不可預見的。
因此,從長遠的目光來看,火箭公司更加具備投資的價值和潛力。
“孟川先生,這……太多了,其實火箭公司有20億美元就夠了!”
埃隆馬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
如果有了這筆錢的投入,他就可以放心大膽對進行試驗。
哪怕再失敗幾次,他也是有底氣的。
但是孟川一下子被他砸30億美元,他反而有些害怕,感覺這有點不真實。
“不多,你要相信自己,火箭公司一定能發射成功。而且,你們該啟動衛星計劃了。”
孟川堅定地說道。
火星移民這個偉大的設想,短時間之內肯定是無法實現的。
但是星鏈計劃卻可以。
火箭公司想要發展,肯定是要有盈利的。
否則它就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反正都要試射,白白的試射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順便把衛星發射上去,一舉多得,還能實現盈利,供給火箭持續發展。
同時,發射大量的低軌道通訊衛星,構建全球衛星互聯。
偏遠地區的人也能享受高速的互聯網服務。
對航海、乃至于太空探索,都具備戰略意義。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戰爭的走向。
“孟川先生,你怎么知道我有星鏈計劃?”
埃隆馬震驚地問道。
這個計劃他早就有構想。
不過按照正常的歷史,到2015年的1月份,也就是在這一次的試射成功之后。
埃隆馬才會全球公布星鏈計劃。
到了2016年第一顆星鏈衛星才升空。
因此對于孟川居然知道他要進行星鏈計劃,埃隆馬如何能不震驚?
“這沒有什么好驚訝的,星鏈計劃是必然的趨勢,這是火箭公司唯一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可以實現盈利的模式。”
孟川頭頭是道地分析道:
“而且這可以推動航天商業化,又可以增加火箭發射的需求。何樂而不為?”
孟川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當然了,埃隆馬不知道的是,孟川的分析其實就是馬后炮。
熟知歷史,才是孟川唯一的作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