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寶昌對大侄子說:“嗨!別提了,在火車上,有個拐子,抱著這孩子就要跑,被我們給抓住了,結果孩子是外地拐來的,一時找不見家人。”
“治安員打著商量,說能不能暫時放我們這養,我同意了,萬一找不著親爹媽,我老頭子就多一個孫子算了。”
彭春海恍然大悟。
“嗯,大伯,這小娃白白凈凈的,可真俊,你留下也好,多個小孫子,鄉下養娃省事,帶著帶著就大了。”
“對了,你家院子,我和二叔家的春望、秀枝一塊兒給收拾出來了,我媽還給你做了新被褥,就用你寄回來的那老些棉花布料做的,全套新!”
彭寶昌一陣感動:“哎!那棉花跟布是我給你家的,咋還給我做了呢,留給孩子們做棉襖多好,我弟妹可真是!讓我說啥好。”
彭春海他媽,張玉蘭這人的性子,簡直跟彭寶年如出一轍,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都是脾氣好的沒話說,一輩子勤勤懇懇。
“大伯,我小時候,家里困難,都是你老人家接濟的,我爹媽念了你幾十年的好。”
“……我爹說,沒你的幫助,他當初都娶不上我媽!咱是一家人,給你做幾床被服是我媽一片心意。”
從白山市回到白河村,路可不近,倆人在車上越說越熱乎,傅紅雪就在一邊聽著他們嘮嗑。
彭寶昌在車上給她也講過,他父親當初是讀過大書的人,那等于是山窩窩里面飛出個金鳳凰,后來輾轉去了滬市謀生。
彭寶昌跟著娘和爺奶在鄉下過日子,是十六歲的時候,一家人才去了滬市,投奔父親一起生活。
彭寶年比他小5歲,可以說,堂兄弟倆感情最好,是打小跟著他屁股后面跑的小老弟。
后來,彭寶昌在滬市家境好,掙得多,沒少了接濟鄉下窮親戚。
那個年代,是很講究大家族親情的,二叔和三叔家的這些弟弟妹妹,哪個沒受他資助過。
尤其是三年困難時期,若是沒有他想辦法淘換糧食,親自回了趟老家給帶回去,那不定怎么樣呢。
彭春海頭兩個孩子都是困難時期那幾年期間出生的,差點都沒了,是大伯帶了細糧回去,熬出米湯養活了小娃。
傅紅雪心里明白,這些親人,對老爺子如此恭敬,一是他年齡最大,見過的世面也最多。
二是他多年來一直接濟大家,怎么能不記這份恩情呢。
即使是一個局外人,傅紅雪也感受到一股濃濃的親情。
下午三點半,可算終于是到了傳說中的長白山腳下,寧靜的小村莊,白河村啦!
那拖拉機真是一言難盡,開在土路上,屁股顛的生疼!滋味酸爽。
當拖拉機停在一處院門前,她第一個抱著孩子跳下了車,活動活動身體。
院門敞開著,她向里面望去,是五間大瓦房呢,這應該在村里算不錯吧?
院子也很寬敞,小君寶和月月都已經迫不及待地沖進去啦!
從正房東屋走出來一個五十歲出頭的婦女,還有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媳婦。
彭春海給發愣的傅紅雪介紹:“紅雪,這是我媽,和我媳婦,你叫奶奶和舅媽就行。”
傅紅雪咧開嘴,覺得挺有意思,輩分捋不明白的自己,聽人家的準沒錯。
她乖巧地叫了人,君寶和月月也叫了人,他們叫奶奶,嬸嬸。
傅紅雪想好了,以后反正都是“舅字輩”的,都是她的舅,姨。
因為她是以彭寶昌女兒的孩子,這個身份來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