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過完元旦,也就是這時候東北習慣稱為陽歷年,就等著再過一個來月,過春節了。
沒想到,一月三號這一天,村里出了件重要的事,竟然要來一批知青。
傅紅雪聽秀佳講,這把大隊長彭寶德給愁的,這時候都貓冬了,干啥還分來一大堆城市的學生娃?
咋安排啊,吃啥喝啥!村里人還吃不飽飯呢,今年收成不太好,交了公糧,隊上再分了糧食,倉庫就沒剩多少了。
聽說這些人,都是京市來的。
他們要乘坐三天兩夜的火車,從京市到達白山市車站,再分到撫松縣紅旗生產大隊。
紅旗生產大隊,包括四個村子的生產小隊,白河村是其中之一,而且人口最多,分到這的一共十二名知青。
傅紅雪之前聽說過,現在這個階段,大部分的畢業生都是分到兵團,少部分人分到東北農村插隊。
根據秀佳的“小道消息”講,他們村一共分了十二個人,算作一個知青集體戶,住在生產隊騰出來的一個破舊大院子里,就離著牛棚不遠,都在村西頭山腳下這邊呢。
而且,其中分來兩個比較特殊的知青。
這兩個人,屬于家庭成分不好的人,這類人,作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會穿插分到各個生產隊。
也就是,每個地方都得分兩個這樣的人,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傅紅雪本來帶著小包子在寶德爺家玩,燕燕帶著三歲的弟弟壯壯也在二爺爺家里這玩呢,孩子們聚到一塊,都有個伴。
結果,彭春河進了屋,是彭寶德讓小兒子去把他喊來的。
“二叔,喊我有啥事?是不是要去城里接這批知青?今天可老冷,感覺得下一場大雪。”
彭寶德一副恭喜你都學會搶答了的表情,笑著說:“春河啊,下雹子也得去啊,要不那些學生娃在車站,難道還走來不成?你開拖拉機接一趟吧。”
這會兒已經是下午兩點了,彭春河領了大隊長二叔的命令,想著早去早回吧,回來天肯定都黑透了,再下上一場大雪,肯定路不好走。
秀佳悶在家好多天了,連忙說:“春河哥,你帶我也去吧,我幫你到時候點名啥的,那么多人,別缺了一個倆的。”
彭春河知道她就是想溜達一圈而已,笑著點頭同意,這有啥說的,去就去唄,別怕冷就行。
“秀佳,你多套一個大棉襖啊,就把二叔打獵穿的那個皮襖子穿上……哎,紅雪去不去?”
“我把你捎上,幫我點名,認一認人啥的,我就不讓我哥跟去了。”
傅紅雪一聽,去就去唄,多穿點就是了。
“那行,我跟秀佳一塊去,大舅媽,那你幫我一會兒把小包子送回家啊!”
玉竹她媽周琴答應著:“去吧,跟著春河沒事,小包子我給你送家去!”
大隊長說:“這倆小丫頭家家的,春河你可把人給看好嘍!喏,這是分到咱隊上的知青人名單,紅雪,你踹著吧。”
傅紅雪接過來一張紙,疊好了揣兜里。
她穿的本來就厚,看著是一件灰藍色的棉襖棉褲,實則里面還加了羽絨馬甲,羊絨保暖褲。
結果大隊長還是給她帶了一個羊皮襖子,到時在車上穿上,擋風。
就這樣,傅紅雪和秀佳跟著彭春河走了。
兩個小姑娘坐在車斗里,彭春河駕駛拖拉機,突突突開出村子,一路奔白山市而去。
羊皮襖子可真頂用啊,傅紅雪小姐倆,腦袋戴著棉帽子,還圍著大圍脖,靠在車斗里,一點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