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紅雪心想,那“哥倆”不知道是不是要找的羅地主家的半大孩子?
結果那個孩子媽說:“你哥哥們去姥姥家了啊,后天才回來,你和妹妹好好玩,打啥打,去玩大姐姐給你縫的花布口袋。”
看來是一個媽生的,應該不是羅財主家的后人。
小男孩撅著小嘴,去拿口袋,抓在手里跟妹妹你扔給我,我扔給你的。
他又問:“媽,萍姐姐去哪啦?她還說給我多縫幾個口袋呢!這個都破啦,漏個小窟窿。”
女人眼睛也不抬,繼續縫被子,嘴上說著:“拿來媽給你縫上就得了……萍姐姐和小軍哥去插隊當知青了。”
“今年過年沒回來,估計要明年過年的時候再說了。”
她拿過小口袋,縫了兩針,給孩子繼續玩。
坐在另一頭那個大媽一邊縫針,一邊嘆口氣。
對兒媳婦說:“唉,秀蓮吶,你說,那倆孩子當初走得多著急,啥也沒帶。”
“……我咋就沒把咱家的被服給他們拿去一床,東北多冷啊!”
那個叫“秀蓮”的女人開口說:“媽,這回咱不是湊夠了棉花嗎,把這被子縫好了,趕明兒就給他們姐倆寄去!”
“……咱家也就這么大能力啊,那時候,老三剛娶了媳婦,家里沒錢沒票的,實在拿不出東西,那么突然,就說要去插隊。”
大媽輕輕點點頭:“那羅家對咱有恩,我和你爸偷著接濟羅家,你別心里多想,不過媽知道,你是個孝順、通情理的。”
她兒媳婦秀蓮立刻笑了,趕緊說:“媽你這是說的啥話!這底細,我還不知道么,都是為了我家大剛。”
“……大剛小時候,命都差點沒了,人家發的善心,給吃給喝的,還找郎中!要不能有咱的今天么。”
“……媽,咱家有三個人上班,好緩,等緩過手來,再攢點錢去鴿子市換點糧食,給那倆孩子寄去。”
婆媳倆隨口嘮了一會兒當年的事。
傅紅雪聽出來,這個大媽應該是周自秋的老伴兒。
老夫妻當初似乎是從外地豫省逃難來的,那時候還沒解放呢,是四幾年的事。
他們當時帶著一個兒子,應該就叫大剛,才六歲,逃到四九城要飯,差點餓死了,孩子還生病發高燒。
遇到了好心的羅財主家那位夫人,在街上瞅著孩子可憐,就接濟了他們,還招到家里去做工了。
當時這對年輕的夫妻帶著孩子才能活下來,后邊一直對夫人忠心耿耿。
大概就是這么回事,也靠傅紅雪加了點想象力,把事情給串聯起來。
她在心里有了一個大膽的推測,這個“萍姐姐”和“小軍哥哥”,還姓羅!
我的天吶,不會是,他們白河村的知青羅萍跟羅軍吧!
越想越能對上信息。
這第一批知青是去年年底來的,是她跟著秀佳、春河哥開拖拉機去接回來的,全是京市來的~
而且當時這姐倆挺落魄的,行李很少,羅軍看著歲數很小,初見時就覺得奇怪,這歲數也能插隊?
后來聽秀佳說,每個生產隊都會分兩個“可以教育改造”的知青,就是家里成分不好那種,咱村的兩個指標,就是這姐弟倆。
現在回想一下,自己不會是真相了吧!
今天在這這偷聽婆婆和兒媳婦嘮嗑,東拉西扯的,信息量可真大啊,這就把事情探聽出眉目來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