鏞記酒家有兩層,十分寬敞,大堂能有三百多平米。
今天又是星期天,此時真是高朋滿座。
小秋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空桌。
他苦著一張小臉,回頭朝駱梓榮撇嘴。
駱梓榮一揚手指指樓上。
“沒事,去包廂吃。”
小家伙一下子又歡脫起來,往樓梯走去,跟一個酒樓伙計說,他們四個人要一個包廂!
大家走上二樓雅間,這間不算大,但是臨著窗,看看街景也不錯,而且比較安靜。
這頓飯吃下來,傅紅雪和駱梓榮兩個氣味相投的人,相處融洽,也更加熟悉了彼此。
長這么大,駱梓榮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小心翼翼的提防下而活著。
在樾南時,要防備戰亂中的亂黨,和流民之中的歹徒。
到了港城,又要小心那幾個大佬,十年過去,由于當年結仇之深,他們一定未曾放棄尋找駱兆華的兒子。
必然想斬草除根,報得當年的仇恨。
因此,他的心一直是封閉的,處于一個孤獨的世界,在學校只是埋頭學習,也沒什么朋友能夠深交。
今天還是第一次向人敞開心扉,談的最多的是在樾南的那些有關生存的曲折經歷。
關于港城有關的,沒有提及。
傅紅雪對這個十六歲就能讀港大建筑系二年級的人,心里也充滿著欽佩,天才學霸,誰不羨慕呢。
再聽聽人家這些流離失所的經歷,還挺有傳奇色彩的。
她知道,對方說起來輕松,實則是十分沉重的往事。
她也講到了自己的身世,如今也沒什么可隱藏的。
提到自己是內地滬市資本家的后人,卻同樣是流離失所的孤兒。
父母雙亡,慘遭沒人性的哥嫂拋棄,把十四歲的她獨自留下,要面臨抄家的境地,能不能活還兩說。
這些經歷,比駱梓榮在樾南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去。
“傅姑娘,我覺得,你是個比我強大得多的人,我從未見過像你一樣的女孩子,不論拳腳還是精神世界,真讓人佩服。”
傅紅雪粲然一笑:“彼此彼此,你也不賴,至少……學習比我好哈哈~在讀書這方面,你是天才,我是凡人!”
兩人相談甚歡,傅紅雪覺得其實駱梓榮是個很好相處的人,心思縝密,聰明絕頂,但為人坦蕩蕩。
他能一直照顧兩個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孩子,不只是為了還黃廷和小秋的家人當初施予的一點恩情。
更多是人性中的大善,一種俠義。
說到學業,駱梓榮侃侃而談,說其實當下最好的專業,排名第一是醫學專業。
港島人口密集,醫療需求很大,而且醫生的社會地位高。
排名第二是機械工程,他也曾經考慮過這個學科,但最后還是選擇了最喜歡的建筑專業。
業余時間,也自學一些金融管理方面的知識。
傅紅雪笑著說:“我有個朋友,叫孫盛東,就是港大機械工程專業的教授,你認識嗎?”
“……我過去幫了他不少,現在來到港城,他也在幫我做些事。”
駱梓榮說他知道孫教授,不過不認識對方,那也是位很受師生推崇的教授,在港大十分受尊敬。
作為后世穿越而來的人,傅紅雪心里清楚,七十年代,港城的經濟起飛,基礎設施建設蓬勃發展。
比如“海底隧道”、“公共住房”等等。
這些建設肯定是需要機械工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