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莫利亞國王弗爾泰斯特看來,“埃克哈德是我母親的同父異母哥哥。作為國王的親屬,他死之后這個自由王國當然把王冠交給了我,你們難道很驚訝嗎?血濃于水啊!”
然而質疑泰莫利亞王國納入索登國土的聲音從未停止過,按照北方王國的法理,索登的王位繼承權應該是姍希亞的,也就是弗爾泰斯特的母親,應該由她來成為索登的女王,而即便姍希亞死后,索登的王座也并非只要交給弗爾泰斯特,也可以由姍希亞的女兒雅妲,弗爾泰斯特的親妹妹繼續做索登的女王。
但事情的發展讓想要保留自主權的索登臣民失望,雅妲公主忽然離世,姍希亞王后也被軟禁了起來,弗爾泰斯特直接將軍隊開進了索登的王都阿梅里亞,結束了這一場國土的爭論。
雖說與帝國接壤的北方王國只有三個,但幾乎所有的北方王國都加入到這一次反侵略戰爭,除去阿特里這樣的附庸國,在國王會晤里有話語權的包括,辛特拉女王卡蘭特,史凱利格的布蘭王,泰莫利亞國王弗爾泰斯特,利維亞女王米薇,瑞達尼亞國王維茲米爾二世還有亞甸國王德瑪維三世。
最北方的柯維爾和波維斯王國,一如既往的選擇袖手旁觀,同樣沒有加入聯軍的科德溫王國,則是要徹底清剿國內的“松鼠黨”,科德溫國王亨賽特對非人類種族極為激進。
弗爾泰斯特提出,讓辛特拉和史凱利格攻占麥提那行省,那是一塊富饒的土地。
卡蘭特女王對這種可笑的提議不屑一顧,且不提麥提那和辛特拉國土根本不接壤,單就是這塊土地會成為直面帝國的第一線,她卡蘭特就不會傻到去攻占。
最終,這次戰爭戰略的目標定在那賽爾和安格林,前者與辛特拉和索登接壤,后者的國境線幾乎就是利維亞的邊境線,只和索登有極小的一部分隔山相望。
目標確定后,北方的掌權者們又因為土地和財富如何瓜分,補給線的承擔問題吵的不可開交。
卡蘭特認為沒必要劃分的那么詳細,戰爭過程里誰出力最多,就應該獲利最多,但除了布蘭王支持這一觀點外,其他國王和女王并不贊同,他們可沒有一支無敵的海上之師提供海上支援。
瑞達尼亞和亞甸是需要派遣遠征軍的,維茲米爾二世和德瑪維三世希望他們軍隊的補給能夠讓泰莫利亞和利維亞承擔,因為辛特拉需要承擔起史凱利格的補給,所以并沒有點名。但弗爾泰斯特認為,這次戰斗收獲幾何還未可知,就先要承擔一大筆軍費開銷,這個說不通,除非這兩個國家先給一大筆錢。
“不要在這里浪費時間了,大家各退一步。”利維亞女王不想繼續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爭論上,帝國新皇帝隨時會把注意力頭到北地。
最終,在利維亞和亞甸舍棄一部分利益的情況下,北方聯盟總算是發起了南下之戰。
1258年春,辛特拉和泰莫利亞進攻那賽爾,利維亞、瑞達尼亞和亞甸的軍隊進軍安格林,史凱利格提供海上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