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特拉、泰莫利亞、亞甸、科德溫、瑞達尼亞和科維爾被稱為北境六大王國。這六個國家無論從國土面積人口基數,還是從經濟軍事實力上來看,都是北境諸國里的佼佼者。
國土面積僅有利維亞和萊里亞兩個行省的利維亞王國,在米薇掌權的近些年飛速發展。利維亞女王鐵血清理了國內的蛀蟲,全力發展王國貿易的同時走精兵路線。在接下來的幾次戰爭里,米薇女王親赴前線,先是在王國邊境上強勢回擊了亞甸的侵入,隨后在和尼弗迦德帝國的戰斗里展露出絲毫不遜于辛特拉雌獅的能力與魄力,贏得了厄斯及之戰的勝利,成為了利維亞王國近幾十年來第一位開拓疆土的國王(女王)。
【厄斯及,原本屬于安格林的北部地區,后來被一分為二,分別并入了泰莫利亞的瑪哈坎地區和利維亞的利維亞行省。】
在米薇的帶領下,利維亞王國在北境諸國的話語權不斷加強著,大有成為北境第七大國的趨勢。
然而北境之戰的爆發,直接抹掉了利維亞踏入大國之列的希望。雖然利維亞的女王先后在貝爾哈文礦區和史卡拉要塞擊退了帝國兩大軍團,但是由于二王子哈里·艾伯特·萊昂·溫莎的叛國,導致了整個萊里亞行省半個利維亞王國的淪陷。
史帕拉要塞慘敗,利維亞失去了接近三分之一的士兵;萊里亞行省被帝國占領,利維亞丟掉了近半的國土;哈里·艾伯特的背叛,讓利維亞在北境建立起來的聲望毀于一旦,更是刺傷了米薇女王的心。
世人都知道,利維亞的兩位王子遠不如他們的母親,米薇女王同樣清楚兩位繼承人的能耐,大王子威廉·露易絲·萊昂·溫莎勇敢且有著騎士的品德,并且如同她的母親一樣,堅韌而固執,但年輕的王子太過在意自己的名聲,有時候做出的決斷讓人失望,更加讓米薇失望的是,哪怕威廉王子跟隨她學習了好幾年,依然很難控制自己的喜怒。小王子哈里·艾伯特·萊昂·溫莎就不一樣,年紀更小的第二繼承人,城府遠超他的哥哥,很懂得拉攏人心。
米薇不但是利維亞的女王,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在繼任者的選擇上沒有如同做其他事情那般的果決,雖然早在幾年前就讓長子跟在身邊學習,但是讓次子在萊里亞行省擔任要職甚至默許其拉幫結派的做法,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隨著年歲的增大,米薇女王重新審視了對繼任者的選擇,她發現了不妥。利維亞女王開始將軍權過渡給了大王子,而將二王子推到了萊里亞行省執政官位置的同時,打散了次子這些年私下聚集的班底。
利維亞女王的想法很好,讓大兒子成為像她一樣,能夠繼續開疆拓土的君王,而讓更懂政治手段的二兒子走文臣路線,輔助他的兄長打理好后方。
可是哈里王子不這樣想,他認為自己的大哥不過是個滿腦子都是肌肉和可笑騎士精神的武夫,根本不懂得治國也不懂得人心。利維亞王位的誘惑,尼弗迦德人的橄欖枝,哈里·艾伯特·萊昂·溫莎最終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利維亞局勢僵持期間,被米薇剝去溫莎之名的兒子成立了萊里亞自由軍,并擔任軍團長。而舉起尼弗迦德帝國旗幟的萊里亞自由軍,將武器指向了過去的同胞,利維亞人。
駐守字史卡拉要塞的女王被氣吐了血,這則消息終究還是傳了出來。尼弗迦德皇帝的目的達到了,恩希爾成立這支萊里亞自由軍,就是從精神層面打擊眼前的強敵。
只不過恩希爾還不知道的是,真正打擊到利維亞女王不是早已失望透頂的哈里·艾伯特,而是她給予厚望的威廉·露易絲。
“格里維內亂!”
納倫·莫拉迪索的離開讓格里維軍民對利維亞的王子大為不滿,同時對造成糟糕局面的流民抱有強烈的惡感。流離失所,又寄人籬下的流民同樣壓抑著憤懣的情緒,他們同樣感到不公。
雷納德·奧多騎士希望納倫·莫拉迪索能夠回來,可是心灰意冷的后者并沒有回應。
雷納德嘗試用隔離的方式降低矛盾雙方沖突的可能性,但作大死的王子殿下卻又不合時宜的下達了新的指令——擴編格里維守備兵團,從流民中進行人員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