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年4月下旬。
北境之戰已經打響了小半年,參戰的國家都已露出了疲態,包括挑起戰爭的尼弗迦德帝國。
這一次北境之戰到目前為止,持續的時間相較于以前的南北沖突來說并不算太久,但規模卻是最大的一次。尼弗迦德這臺戰爭機器的功率再高,同時開啟了三條正面戰線和多處后方的戰場也已經超負荷了。
好戰的尼弗迦德人面對日益增長的物價和額外的稅收,對待這次戰爭的態度開始轉變。尼弗迦德皇帝看著滿是赤字的財務報告以及北方行省的大量內亂消息,也感到頭痛。
“告訴元老院的老東西,五月節之前必須拿下史卡拉要塞。”恩希爾打算從戰爭的泥沼里抽身了。
尼弗迦德皇帝不會食言,倘若約阿希姆·德·維特公爵等貴族真的奪下利維亞,他會按照協議,給予貴族想要的。但倘若輸了,恩希爾會毫不猶豫的將這些元老推出來當替罪羊。
尼弗迦德元老院的貴族不傻,他們早在和皇帝達成協議的時候就預見了這樣的局面,可是在這幾年里,恩希爾皇帝的持續打壓,新興貴族方方面面的沖擊,讓元老院的老牌貴族感到莫大的壓力。
風險與機遇同在,尼弗迦德元老院里諸多的老牌貴族相信,他們聯合起來打下一個區區利維亞,絕不是什么難事,就好像他們在過去的幾十年做的那樣。篡位者政變前,帝國貴族的私兵每次都是北伐軍的主力。
今時不同往日,北境諸國面對連續北上入侵了幾十年的南方帝國,已經遠比當初要團結的多,利維亞人的反抗意識也遠超尼弗迦德元老院的預估。另一個讓帝國貴族難受的是,恩希爾竟然不聲不響就斷掉了他們這一條補給線,現在貴族不僅要供養自己的私兵,還要負責起中央兵團的消耗。
即便恩希爾不下達命令,巨大的補給負擔也會促使帝國貴族對史卡拉要塞發動總攻。
四萬五千余尼弗迦德帝國士兵和超過一萬五千名尼弗迦德貴族私兵完成集結。帝國陣營里,還有數百名松鼠黨,近千名萊里亞自愿君以及三千多名來自南方的雇傭兵。
北境方面,帝國頻繁的部隊調度,要塞前方越來越多的太陽旗(帝**旗),讓利維亞女王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
“我不想再多說沒有意義的話。如果我們輸掉了這一場戰爭,那么現在利維亞面對的,也會成為將來你們需要面對,而且會更糟。”米薇女王的話不是危言聳聽。
唇亡齒寒,這個道理北國的掌權者不可能不懂。倘若利維亞淪陷,那么泰莫利亞、瑞達尼亞、科德溫都將與帝國接壤。即便是最北的柯維爾,也不能如同過去一樣不管不問了。柯維爾的最南端,距離利維亞的最北部,中間不過隔著一個瑞達尼亞行省。
北境同盟國同樣集結了起來,史卡拉要塞除了兩萬三千余利維亞士兵,還有接近兩萬來自科德溫和瑞達尼亞的部隊。泰莫利亞、辛特拉和柯維爾等王國超過兩萬名士兵(傭兵)的聯合援軍也在趕來的路上。
一場參戰人數超過十萬,在歷史上極為罕見的超大規模大戰,將要在史卡拉打響。
與史卡拉戰區一觸即發的緊張局面不同,阿梅爾山脈和阿梅爾山脈的交戰雙方都默契的按兵不動,仿佛在等待真正大戰的結果。
和預備兵團沒有差別,且還未滿編的格魯特兵團繼續駐扎在渡鴉領,萊納德作為兵團的指揮官也沒有接到弗爾泰斯特國王的調令,哪怕他主動申請陪同泰莫利亞國王前往東部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