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安的月子做足了四十二天。
等出月子的時候,都已經來到了五月末。
端午將近,大西北也進入了盛夏,連空氣都帶著燙人的暖意。
等林安安舒舒坦坦地洗了個澡,她就感覺自己整個人都活過來了,從臭烘烘中脫離,重新變得香噴噴~
院角的老槐樹撐開傘蓋,漏下的光斑在地面上晃成游動的金箔,清風吹過,吹得檐下懸掛的艾草束沙沙作響。
“嬸嬸,粽葉用井水泡半個小時了。”
“誒,行,我洗個手就來。”
楚明蘭正蹲在水缸邊清洗糯米,再幫林母一起準備包粽子的材料。
林安安探頭看了看,竹篩里的糯米泛著珍珠般的光澤,顆顆飽滿。
不得不說,這時代的糧食是真不錯,不僅健康,品質還特別好。
“媽,我要吃蜜棗粽。”
“行,早都準備好了,媽給你包。明舟帶了好些糯米回來,說讓我多包幾把,他要送人來著。”
正說著,院外就來人了。
劉編輯推著二八杠被帶進了院子,“林老師。”
“劉編輯,外邊太陽那么大,你怎么這個點過來了?”
把人迎進門,忙給到了杯水。
劉編輯抹了把額角的汗,臉上的笑就沒下去過,“省報專欄‘筆尖上的軍功章’時間定了!不過時間定得急,就定在六月五日上午九點。”
“一周后?”
“是的,所以我著急來送通知單。”
林安安接過他遞來的通知單,紙頁邊緣還帶著油墨熱氣。
六月五日,芒種后一日。
時間倒是正好,她這邊六月八日就要恢復工作了。
“可以,沒問題。”
劉編輯咕咚灌下兩口水,“林老師,這次機會屬實難得,您作為省報專欄第一人,到時候估計又得轟動。”
他其實還想說,您不僅職業特殊,還是位女同志,這影響力必定不小。
但又想起林安安寫書的風格,估計會很反感男女差別的語言內容,所以他就全咽了回去。
林安安點點頭,“很感謝你們為我爭取的機會,我肯定會好好表現。
不過我也沒什么可準備的,專訪也只能靠臨場發揮了,希望不會發揮失常給大伙兒丟臉。”
“那不能,以您的文化素養,參與專欄采訪......”
日常互捧結束后,劉編輯又講了好些注意事項。
其實他也沒參與過省報專欄板塊,說的東西有沒有用,他自己心里也沒底。
林安安見他比自己還緊張,倒是很有趣,“我會盡力的,放心吧。”
“好嘞,那我這就先回去了,提前祝您端午節快樂。”
“我送送你。”
“用不著,外邊太陽大著呢,您回吧。”
“那行,注意安全。”
劉編輯沒有多留,他這邊還得趕回出版社做準備。
林安安算是映源出版社一手捧出來的作家,雙方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說實在的,只要林安安不犯原則性錯誤,那映源出版社就會永遠是她的后盾,任何事都會以她為先,萬分小心地維護好這段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