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周,林安安倒是輕松,除了去醫院配合定制治療方案,就都在家陪著家人。
期間給新書《曙光》開了頭,恰巧還被上門的劉編輯看到了。
劉編輯是稿子都不需要看,就拍著胸脯要談簽約條件,給林安安樂得不行。
他這趟來的主要目的是匯報前段時間的努力結果,雖然與省文化廳的合作已經告一段落,林安安也不再是文學顧問,但《脊骨》依舊在發光發熱。
還有映源出版社對林子淮的宣傳,他得讓林安安知道,人情是一碼事,把人交代的事情辦得漂亮是另一碼數。
通過映源出版社這段時間的宣傳,不僅林子淮成了最大受益者,連著西北部戰區陸軍前衛文工團都成了大熱門。
今非昔比,現在說一句華國最具影響力文工團之一,也不為過。
“太感謝你了,劉編輯。”
林安安是真的很感激他,對林安安來說,劉編輯可不止是好友,更是伯樂。
劉編輯哪敢當她一聲謝,“林老師,您這么說我以后都不敢來了,是我要謝謝您才對!
這幾檔宣傳能做得那么成功,是因為您給了我們機會,文工團、西北軍區、省文化廳這么大的聯動,我們一一推進......”
劉編輯說得相當直白,通過這段時間的推進,他們一直掌握著一手消息,和唯一拍攝、采訪權等等,為他們出版社帶來的收益,真不是錢能替代的。
“互幫互助,應該的。”
劉編輯從公文包里掏出一沓報表,紙面被翻得有些發皺,顯然是來之前反復看過多次。
“林老師,您看,《脊骨》上個月的銷量又破了新高!西北電影制片廠的也找上我們了,說想讓《脊骨》成為下一部電影選材......”
他的手指在報表上快速滑動,眼里閃著興奮的光,“還有小林同志,他現在的影響力可是相當高的,想去文工團看他演出的人比比皆是,只是一座難求。”
林安安接過報表,看著上面密密麻麻的數據,心中滿是欣慰。
她這兜里的錢進進出出,總是留不住,劉編輯今天來核算完畢,這稿費分成又能結算了。
“沒想到會有這么好的效果,子淮肯定高興壞了。”
“可不是嘛!”劉編輯一拍大腿,“現在啊,大家都知道咱們映源出版社眼光獨到,能挖掘出這么多好苗子。對了,”
他突然想起什么,從包里又拿出個精致的小盒子,“這是出版社特意為您定制的紀念品,感謝您這段時間的支持。”
盒子里是一枚刻著《脊骨》書名的紀念章,純銀材質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
林安安輕輕拿起,指尖撫過凹凸的文字,感覺相當有紀念價值,“你們真是太用心了,謝謝。”
劉編輯這邊才談完,他前腳走,陸清后腳就來了。
“嫂子。”
“劉編輯剛走,你但凡早一步來,都得好好謝謝人家。”
“呦~這不巧了嘛!不過你放心,我過兩天是得去趟他們出版社,感謝感謝。
他們這次還真給我們文工團出了不少力,寫的文章和報道都不錯。”
陸清這人,油滑得很,就像現在這個點上門,高低得蹭頓飯,倒不是占便宜,就因為林母做飯好吃。
不過他的下一個舉動倒是讓林安安很詫異,他居然拿出了三千塊錢遞給林安安,說是他特地向團里批的,算是《坑洞里的血梅》版權使用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