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心中好奇,但又不好在此時打開書信,只能先遣人去將百官喚來,一起禮送張讓出境。
他不想行賄的時候讓人看到,因此在剛才交談時并未召集百官。
眾人一齊送走張讓,張新從懷中取出書信,正想打開時,郡中吏員來報,田楷到了。
張新大喜,將書信塞入懷里,一路打馬狂奔回了郡府。
“士范兄!”張新人還沒到,聲音就已經到了,“我的士范兄呢?”
田楷正在正堂等候,見張新來到,起身行禮。
“無終田楷,見過明公。”
張新扶住,哈哈大笑,“我可算等到士范兄了。”
“明公抬愛了。”
田楷見張新一身風塵,便知他是從城外趕回來的,心中感動,“明公風塵仆仆,莫非是有何要事?”
“我剛送天使出境。”
張新請田楷坐下,自己也坐到了主位上。
“士范兄既來郡府,可是應了我的征辟?”
田楷聞言,起身走到堂中,下拜道:“臣田楷拜見明公。”
“哈哈哈,士范兄不必多禮。”張新上前扶起,“以后郡中事務,就有勞兄輔佐了。”
“臣敢不效死命?”田楷也笑道:“只是如今明公已是二千石之大吏,尊卑有別,明公不可再呼楷為兄了。”
張新原本也只是客套一下,見田楷如此上道,滿意的點了點頭,又客套了一下。
“若無士范舉族相助,我又如何能為二千石?”
“便是無楷族中相助,想來以明公之能,二千石不過早晚之事。”田楷吹捧道:“楷家不過略獻綿薄之力而已。”
張新一笑,拉著田楷坐下,問道:“我年少德薄,治郡之事尚無經驗,不知士范何以教我?”
田楷微微一笑,“古今以來,治郡之道無外乎三:農、吏與學。”
“農之一事,楷來時已經見過,郡中郁郁蔥蔥,百姓安居樂業,此皆明公擊滅烏桓之功也。”
“因此,農事不必發愁,只需靜待秋收即可。”
張新點頭。
田楷又道:“吏之一事,旨在明公教化,若是吏治清明,吏員不欺百姓,辦事得力,郡中興盛想必不難。”
“明公威震幽州,想來郡中無有敢不服者,若明公有心教導監督,清明吏治,不難。”
“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若是明公能興農事,明吏治,學之一事,自然水到渠成。”
看看,這就是有謀士的好處,三言兩語間,一郡之地如何治理就給他規劃好了。
張新感動的都快哭了。
“還有嗎?”
“其余無非就是各地盜匪,游俠。”田楷笑道:“以明公之威,想來不在話下。”
“士范之言,我銘記于心。”張新笑道:“士范遠來辛苦,便先去休息吧,若是什么時候休息好了,再來上值。”
“多謝明公。”
田楷起身行禮,告退。
張新遣人將田楷的官服和官印送去,隨后鋪開一卷竹簡,在上面寫下三個大字。
“農、吏與學?”
張新在學字上畫了一個圈。
“學、學、學......該造紙了啊。”張新喃喃道:“不過現在倒也不急,該去安撫一下張牛角他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