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雍不是郡吏,按理來說不該在這里。
但張新可不會放過這么個刷好感的機會,所以把他叫了過來,安排在角落旁聽。
“我嗎?”
顧雍聽到張新的話,先是一愣,隨后興沖沖的拿起紙筆,走到堂中。
“等一下!我們還沒商議完!”
那些愿意去的大人頓時就不樂意了。
我們去雒陽戰戰兢兢的請罪,放他們回草原?想什么美事呢?
到時候糧草到了,我們的部眾無人統領,他們打過來怎么辦?
隨后又是一陣爭論。
漸漸的,迫于現實的生存壓力,愿意去雒陽的越來越多,連帶著將那些死不愿去的人,都裹挾了進去。
你們不想去?
那我們想去的聯合起來,先把你們不想去的滅了,省的到時候你們趁著我們不在來搶、來偷襲。
這好么?這不好。
我們勸你們好自為之。
足足爭論了近一個時辰,鮮卑大人們終于達成了統一意見。
去雒陽!
反正依過往的經驗來看,像他們這種去投降的異族首領,漢朝一般也不會殺。
既然死不了,那還怕啥?
“明將軍,我們都商議好了,都愿意去雒陽請罪。”
步度根作為代表,開口說道。
“好。”張新點點頭,“那就請諸位大人報上自家邑落的位置和人口,我好分配糧草。”
“多謝明將軍!”眾大人齊齊下拜,感激道。
張新看著堂中跪倒的一片髡頭,心中不由感慨。
要不怎么說中國人是玩政治的老祖宗呢?
你看,他還得謝謝咱呢。
顧雍上前登記完畢,張新便讓步度根等人下去休息。
有小吏上前,引著他們往早就準備好的住處去了。
接著張新又讓牛豐帶人將他們全都看管起來,防止有人偷偷逃跑。
鮮卑人退下后,郡吏們紛紛開始恭維。
張新笑呵呵的應著,等差不多了,便讓他們各自回去干活。
堂中只剩張新、蔡邕以及顧雍三人。
“元嘆,你去計算一下,該給鮮卑多少糧食。”
張新對顧雍道:“記住,不能讓他們餓死,以免他們狗急跳墻,但也不能讓他們吃飽。”
顧雍一愣,說道:“府君,雍一介白身,這似乎不合法度吧?”
“我與你手書一道便是。”
張新寫了一道命令,蓋上大印遞給顧雍,笑道:“郡府要職暫無空缺,若是以刀筆小吏征辟,那就委屈元嘆了。”
“還請元嘆稍待些時日,待郡府有了空缺,我再辟你入府。”
“諾。”
顧雍接過手書,轉身離開。
出門沒多久,顧雍突然反應過來。
“我啥時候說要在漁陽出仕了?”
正堂內,蔡邕一臉玩味的看著張新。
“子清你這是看上元嘆了?”
“元嘆高才,自當重用。”張新也不否認,“莫非蔡師不同意?”
這段時間,蔡邕時常給他書看。
二人雖然不似傳統師徒那般教授,但也算有師徒之實。
張新在琢磨過味兒來后,就厚著臉皮把蔡公改成了蔡師,同時讓蔡邕不要再稱呼他府君了,沒人的時候叫表字就行。
蔡邕也沒反對如此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