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的這些奴婢都是劉宏的人,可不能亂說話。
張遼瞧見張新眼神,自知失言,忙閉口不語,只是一臉不服之色。
再看趙云、典韋等人,亦是如此。
這時,一群宦官走了進來,為首之人喊道:“圣旨到!”
張新忙令人擺好香案,下拜聽旨。
詔曰:假司馬趙云先登有功,拜為羽林左丞。
假司馬張遼征戰有功,進為軍司馬。
虎威都尉典韋征戰有功,拜虎賁郎中。
軍司馬楊毅,進為屯騎司馬。
羽林左丞秩比六百石,掌羽林左騎,是羽林中郎將的副將,是個親近的職位。
虎賁郎中秩四百石,虎賁軍和羽林軍差不多,都是負責隨侍皇帝的。
司馬不必多言,秩千石,校尉的副官。
楊毅的屯騎司馬,就代表著他歸屬于北軍五校中的屯騎營。
“劉宏這是要把我這邊這點人都挖光啊!”張新心中罵罵咧咧。
宦官念完,收好圣旨,“諸位,接旨吧。”
眾人起身,趙云躬身道:“云本山野之人,得蒙君侯召喚,從征左右,方有微末之功。”
“君侯對云有知遇之恩,今君侯落難,云不能棄,愿辭官隨侍左右,還請內官如此上達天聽。”
“子龍......”張新動容。
“遼亦是如此。”張遼也躬身道:“愿辭官隨侍君侯左右,還請內官上達天聽。”
“毅亦如此。”楊毅也道。
典韋撓撓頭,“俺也一樣。”
“奴婢知道了。”宦官點點頭,帶著人回宮去了。
封賞的圣旨不是命令,可以不接。
“諸位......”
張新看向眾人,眼中有淚花閃動,一時間竟不知該說什么。
眾人皆微笑以對,一切盡在不言中。
宦官回到宮中,劉宏聽完匯報,心情大好。
“不愧是忠義之臣,身邊跟著的也都是忠義之士。”
很快,張新被罷官的消息便傳開了。
朝堂頓時一片嘩然。
幸災樂禍者有之,仗義執言者亦有之。
還有些老狐貍看穿了劉宏的意思,選擇閉口不語。
蔡邕知道后,當場就要去找劉宏理論,被張新攔住。
他總算明白,為啥這位爺日后會被王允弄死了。
政治敏感度太低了。
這種人還是適合搞學問。
何進在知道后,派遣田楷過來慰問了一下,并讓張新不要多想,兩日后正常前來赴宴即可。
這讓張新徹底放下心來。
何進的智商雖然堪憂,但身邊有著許多名士輔佐,既然他們都覺得沒問題,那就是真的沒問題了。
兩日后,張新帶著典韋,攜帶拜帖來到了大將軍府。
通稟過后,家仆引著張新來到正堂。
堂中高朋滿座,一個留著絡腮胡的中年大漢坐在主位,正與眾人談笑。
大漢見到張新,起身走了過來。
“張新拜見大將軍。”張新躬身行禮。
“子清來了,來來來,我給你介紹一下。”
何進拉著張新的手走進堂內,來到一名文士面前。
文士年約三旬左右,耳朵上有一道明顯的傷疤,神情木訥,一副看起來似乎不太聰明的樣子。
“這是潁川名士,黃門侍郎,荀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