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數日,朝廷走完程序。
千余參與謀逆之人,皆被押往北邙山斬首。
雒陽的百姓得知消息,紛紛前去圍觀。
張新沒有去,而是等到百姓散去之后,悄悄去給張方收尸。
服完母喪,剛剛回朝的朱儁得知此事后,當即上疏彈劾張新。
你為一個反賊收尸,這叫怎么個事?
劉宏下詔詢問。
張新上疏曰:“張方乃臣之故吏,因受家主挾制,不得已而謀反。”
“今方已伏法,舉族被誅,無人為其收殮,臣心有不忍爾。”
劉宏收到張新的上疏后,便不再過問此事。
消息傳出,前來張新府上拜訪的人又多了起來。
故吏牽連舊主,這是要遭到世人唾棄的,何況謀逆?
可張新非但不計較,反而冒著風險去幫故吏收尸?
這是什么?
這是他娘的明主啊!
頓時,整個雒陽的底層士人中,刮起了一陣‘愿為宣威侯效死’的風潮。
就連袁紹聽聞此事,也派人送了一封信來,拉攏了一下關系。
“嘖,沒想到連袁紹都注意到我了。”
張新看完袁紹的信后,十分開心,提筆回了一封問候的信。
現在的袁紹,還沒暴露出他那‘志大智小,色厲膽薄’的特質,還是天下士子的偶像。
和他來往的,都是何颙、許攸、張邈這些大名士。
袁紹能寫信過來,就說明他已經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名士了。
雖然這個名士的水分很大,蔡邕起碼要占一半功勞。
但那也是名士。
否則的話,看看孫堅就知道了。
孫堅也很能打,后來還被封了烏程侯,也是縣侯。
演義中十八路諸侯討董,把孫堅也算成一路。
然而實際上記載討董的諸侯只有十一路。
孫堅只是袁術的部將,不算諸侯。
袁術對他更是呼來喝去,視為家奴,絲毫沒有把他放在眼里。
正在張新回信之時,典韋走了進來,懷中抱著一堆拜帖。
“君侯,將這些人請進來嗎?”
張新一看,頓時感覺頭大。
“你就說我因張方之死心中難受,近日里誰都不想見。”
“諾。”
典韋來到門口,喝散拜訪之人。
那些人被趕走后,不僅不惱,反而更加心慕張新。
看看,宣威侯哀痛自己的故吏,連禮賢下士都顧不得了。
一介逆賊,都能引得宣威侯如此。
這不是更加說明宣威侯禮賢下士么?
仁義啊!
太他娘的仁義了!
......
張舉之事塵埃落定后,張新除了日常摸魚以外,其余的大多數時間,都是躲在府中盡量不出門,免得被那些士子抓住,又要應付。
直到九月底,劉華等人抵達雒陽。
張新出城迎接,看到領兵護送之人后,面露驚喜之色。
“伯平!你怎么來了?”
高順是兵曹掾,治軍都尉,正常來說是沒有出郡權力的。
“順聽聞君侯之事,心中憤憤不平。”
高順的死人臉上露出一絲微笑,“又聞子龍等人皆辭官不就,隨侍君侯左右,順可不想被他們比下去。”
“正巧夫人她們要來雒陽,順也辭了官職,前來侍奉君侯,還望君侯莫要嫌棄。”
“伯平愿意過來,我求之不得,又怎會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