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之言,倒也不無道理。
靜待何、張二人反目,風險確實太大。
“只是......”
許攸沉吟道:“董卓麾下多為秦胡兵,不識恩義,不曉廉恥,不知敬畏,本初不得不防啊!”
袁紹聞言陷入沉思。
良久,袁紹抬起頭來。
“那就讓王匡、橋瑁、丁原都來!有他三人制衡,我料董卓也不敢造次!”
計議已定,一封封書信從雒陽發了出去。
袁紹假借何進之名,傳書州郡,令他們緝捕宦官家屬。
隨后又令王匡回老家泰山招兵,東郡太守橋瑁引兵屯成皋,以脅雒陽,并阻斷張新進軍之道。
丁原在董卓被拜為并州牧后,轉任騎都尉,手下也有幾千兵,一并以何進的名義叫來,屯駐孟津。
再召董卓過來
袁紹傳書的州郡官員,不是袁氏故吏,就是他這些年結交的黨人。
這些人知道書信是假的。
但誅宦之事,只不過是要個名頭而已,至于到底是不是何進的命令,并不重要。
袁紹若能成事,他們都有一份功勞。
若是不能,直接說被袁紹蒙蔽就行了。
一時間,各地紛紛開始緝拿宦官族中之人。
潁川的張讓家,安平的趙忠家
平日里,這些宦官家屬,倚仗威勢作威作福,此時一一被捕,百姓們皆是一片叫好之聲。
王匡、橋瑁、丁原等人相繼趕來。
“天助我也!”
董卓收到袁紹書信,大喜過望。
之前他不惜違抗劉宏圣旨,也要留在河東觀望,等的就是這樣一個機會。
時機已到,今日起兵!
董卓先是寫了一道請求誅殺宦官的奏表,派人送去雒陽,把師出有名這條大義占住。
隨后他便帶著麾下大軍往華陰行去,打算走三門峽入雒陽,并讓人去關中送信,召集昔日舊部前來。
劉宏臨死前,曾下了一道圣旨斥責董卓。
董卓忌憚皇甫嵩,不得已將大部分的兵權交了出去,身邊只留了五千兵馬。
這點兵,肯定是不夠的。
隨著董卓書信到來,各部秦胡兵紛紛集結,朝著雒陽方向而去。
皇甫嵩得知消息后大驚失色。
董卓麾下的這些兵,他本來就指揮不動。
此時他們突然集結起來,是要做什么?
皇甫嵩一面派人前去詢問,一面暗暗做好出兵的準備。
過了兩日,使者回報,那些秦胡兵是收到了董卓的書信,要隨他去雒陽。
皇甫嵩早得劉宏書信,任務就是看好董卓,聽聞此言,立刻下令大軍集結,并將從子皇甫酈派了過去,勒令董卓退兵。
皇甫酈快馬加鞭,追上董卓大軍。
“牧伯不肯去并州就任,又領大軍往雒陽而去,意欲何為耶?”
董卓拿出‘何進’書信。
“大將軍召我入京,謀誅宦官。”
皇甫酈看過書信,道:“此信并無大將軍之印,何以確定真假!莫非是董牧自行偽造,意欲不臣呼?”
董卓懶得與他爭辯,揮了揮手。
“叉出去!”
皇甫酈被趕了出來,只能無奈回報皇甫嵩。
“從父。”
皇甫酈一臉怒氣,“董卓自行偽造書信,出兵雒陽,意欲不臣,速速發兵擊他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