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在檄文的開頭先把董卓罵了一頓。
然后又把袁紹罵了一頓。
四世三公,濃眉大眼的老袁家,怎么就生出了你這么個玩意兒來?
言辭之犀利,看得袁紹遍體生寒,冷汗涔涔,仿佛自己就是那十惡不赦的罪人。
罵完袁董二人,陳琳開始吹張新。
“將軍德才兼備,大漢之棟梁也......”
袁紹看著陳琳筆下的張新,只覺得他熠熠生輝,像是個圣人一般的人物。
罵也罵了,吹也吹了,陳琳開始說明戰況。
據俘虜的董卓親衛交代: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董卓孫女事件,就是袁紹勾結董卓,想出來的計策。
原因是孫堅戰敗,袁紹心中恐懼,想向董卓投降。
但是董卓不信,害怕他是詐降,便提出條件,讓他攻打張新,作為投名狀。
諸侯會盟之時,因為張新大公無私的反對,袁紹丟了盟主之位,心中早有怨恨。
二者可謂是一拍即合。
然而袁紹顧忌盟誓,害怕天下人罵他,不敢直接翻臉,于是便讓董卓想想辦法,給他找個出兵的借口。
所以董卓用蔡邕威脅張新這件事,表面上是給自己留條退路,實際上是借由送孫女這個行為,給袁紹找借口。
否則這么明顯的反間計,大家都不信,怎么就袁紹這個傻卵信了?
至于他之前殺董卓使者什么的,那是因為害怕天下人的口誅筆伐,故意做給大家看的。
不信你看。
董卓派來的使者都是黨人名士,平時和袁紹玩兒的可好了。
張新那邊沒有殺蔡邕,酸棗聯軍那邊也沒有殺韓融。
袁紹若不是心中有鬼,又豈會殺人滅口?
還殺了三個。
奇不奇怪?
至于袁術殺陰修
那個憨批干出啥事都不稀奇。
“張新小兒!竟敢如此造謠污蔑于我!”
袁紹氣得拔出腰間寶劍,在大帳中到處亂砍泄憤。
“主公息怒。”
郭圖逄紀連忙上前安慰。
許攸撿起掉在地上的露布觀看。
他身為袁紹謀主,自然知道袁紹沒有干過這些事。
但你還真別說,這前半段的邏輯真就挺合理的。
不過這不重要,這種嘴炮日后慢慢打就是了,張新又不可能拿出切實的證據。
重點是看他如何破的董卓。
檄文的后半段,便是說袁紹找到借口,斷了張新的糧草,意圖讓張新軍不戰自潰。
張新識破了二人的勾結,并且得出判斷,董卓只是借刀殺人而已,并不是真的信了袁紹。
董卓的目的,是挑起聯軍內亂,好將河內的聯軍全部一口吃掉。
于是張新將計就計,派遣疑兵佯攻袁紹,誘騙董卓出兵。
董卓果然中計,派兵渡河,攻擊王匡。
后面的內容,就是張新如何排兵布陣,以及最后的結果了。
“宣威侯,無愧宣威之名!”
許攸心中驚嘆。
當他繼續看到張新親自陣斬華雄之時,心中驚異更盛。
“智勇雙全,智勇雙全......”
看看人家宣威侯,再看看一旁無能狂怒的袁紹。
許攸心中琢磨著,自己是不是該考慮換個主公了?
本初這人
不像個能成事兒的啊!
郭圖逄紀勸了好一會兒,袁紹才略微平靜了一些,想起來檄文還沒看完。
從許攸手中要過露布,袁紹繼續往下看。
檄文上,張新把自己在什么地方布置了多少兵力,說的一清二楚。
“什么!張新在我這里的只有一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