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退守北邙山后,采納了賈詡的建議,連夜將李傕郭汜調了過來。
他自己則是和牛輔回了雒陽。
張新不知董兵已經換防,在次日派遣于禁前去攻山,想要趁著董兵軍心震動之時,一鼓作氣拿下北邙山,直取雒陽。
結果當然是失敗了。
李郭麾下的士卒,先前都在雒陽養精蓄銳。
而于禁麾下的徐州兵剛剛經歷一場大戰,體力不足,加之又是仰攻,毫無優勢可言。
于禁攻山不克,回營匯報情況。
張新向于禁詢問完細節后,懷疑董兵已經換防,便下令暫停攻擊,派出斥候前去打探。
斥候摸上山去一看,見山上董兵皆是精神飽滿,又換了將旗,回報張新。
張新見董兵果然換防,思及己方士卒疲憊,人數又上沒有優勢,強攻恐怕不利,只能下令大軍休整,救治傷員,整頓降卒。
恰在此時,張遼大敗袁紹的消息也傳了回來。
張新趁機做了一番調整,將南岸這邊的董卓大營作為前軍大營,以徐和為主,于禁為副,二人領本部兵馬合計七千,駐扎于此。
八千董兵降卒,與剩下的兩千青州兵一起,全部交給趙云,駐扎在原來王匡的大營內,進行整編。
張新打算等到這些降卒全部整編完成后,將其中的四千西涼騎兵,全部交由趙云統帥。
趙云跟了他五年多,期間無論是上陣殺敵,還是入宮護衛,亦或是看守糧倉,都從未有過怨言。
基本就是‘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態度。
如此忠誠可靠的大將,是時候該培養一番,讓他獨領一軍了。
張新本人則是帶著黃巾騎兵和烏桓突騎,回到原本的中軍大營駐扎。
董卓、袁紹皆已被他擊敗,沁水糧倉也就沒必要藏了。
在張遼回來后,張新便下令讓兩營合并,將糧草全部轉移到后軍大營中,仍由張遼統帥。
張新這邊在優哉游哉的整軍,賈詡那邊就納悶了。
不是都說張新缺糧嗎?
怎么他還是一副整軍再戰的模樣,一點想要退兵的跡象都沒有?
一番打探過后,賈詡人都麻了。
張新轉移糧草的動靜不小,周圍的不少百姓都見到了
賈詡根據斥候打探到的消息推算了一番,發現張新至少還有十五萬石以上的糧草!
“他哪來的這么多......黑山黃巾?”
賈詡大驚失色,連忙派人去向董卓匯報情況,說張新這里糧草充足,并且黑山黃巾隨時可能來援。
“什么?”
董卓收到消息后,又驚又怕。
前兩天廣成關那邊剛剛來報,說孫堅引兵到了陽人城,準備再戰。
現在張新這里又不缺糧了?
張新在北,孫堅在南,此二人對他已經形成夾擊之勢。
這怎么搞?
思慮再三,董卓決定再次換防,把駐守在大谷的徐榮調回來,鎮守北邙山,李郭二人則是去守大谷。
張新這邊還是交給徐榮比較放心一點。
畢竟戰績可查。
安排好換防的事,董卓又把呂布叫了過來,讓他去發掘各個先帝以及公卿的陵墓,取出其中珍寶,用以犒賞三軍,激勵士氣。
“掘諸先帝及公卿陵墓?”
呂布聞言,瞬間瞪大了眼睛。
董卓見他如此,還以為他顧及名聲,不敢做這件事,連忙開始解釋。
“奉先,我也是沒辦法了啊......”
董卓嘆了口氣,“將士們離家日久,思鄉心切,前日又遭逢大敗,士氣低落。”
“如今雒陽附近荒無人煙,將士們無處發泄,我也只有出此下策,才能激勵士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