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張新將傳國玉璽的來歷緩緩說來。
春秋之時,有一人名卞和,此人于荊山之中,看見有一只鳳凰棲于一塊青石板上。
正所謂‘鳳凰不落無寶之地’,卞和在看到鳳凰之后,認定山中有寶,于是便山中仔細尋找,最終發現了一塊玉璞。
卞和得到此璞后,將其獻與楚厲王。
然而當時的玉工卻認為,這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隨后他便被楚厲王以欺君之罪斷去左腿,趕出了國都。
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獻上此璞,然后再次喜提欺君之罪,被斷去右腿。
至楚文王即位,雙腿盡斷的卞和抱著此玉璞,于楚山下哭號三天三夜,以至雙目溢血。
文王聽說后感覺很奇怪,便派人前去詢問:天下犯罪被斷腿的人那么多,你哭個坤毛啊?
卞和卻說:我非哭雙腿,而是哭這寶玉被當做石頭,忠貞之士被當做欺君之臣。
文王見狀,命人剖此玉璞,果得一絕世美玉。
有個成語叫做‘荊山之玉’,便是取自此處。
為了表彰卞和的忠誠,楚文王特意以他的名字來為這塊美玉命名,是為和氏璧。
楚王得璧后,十分愛惜,甚至舍不得讓工匠將其雕琢成器,以至于和氏璧之名慢慢流傳開來,被天下人奉為‘天下所共傳之寶’。
若非有此數百年來的共識,秦昭王在聽說趙國得了和氏璧之后,也不會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換,為后世貢獻了‘完璧歸趙’這個成語。
而秦始皇在統一中國之后,也不會以和氏璧雕刻傳國玉璽。
“原來這塊石頭的來歷這么大啊?”
左豹一臉欽佩:“君侯學識淵博。”
張新雙手叉腰。
其實他上輩子也很納悶。
和氏璧的名頭雖大,但也只是一塊玉石而已,為什么秦始皇把他雕刻成傳國玉璽后,后面的歷朝歷代全部都認?
這輩子有了蔡邕的教導,他才算是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張新叉了一會腰,問道:“你既已得到此物,為何不早拿出來?還拿塊鐵片來逗我玩。”
“末將不知道哇。”
左豹一臉無辜,“這塊石......阿不,玉璽雖然精美,但既不能吃,又不能殺敵。”
“若非看在它或許能為大帥換些錢財的份上,末將早就把它丟了。”
傳國玉璽,丟了?
張新翻了個白眼。
“末將找到它后,以為不是大賢良師所說的寶貝,便又尋找了一番。”
左豹看著劍匣中的劍身繼續說道:“這才找到了這把寶劍,獻于大帥。”
張新聞言看向匣中,越看越覺得這把劍好像有些眼熟。
“這劍......”
張新一手拿著玉璽,一手輕輕拿起劍身,發現在劍身的末端,用小篆刻著兩個字。
中興。
“這是中興劍?”張新驚訝道。
“中興劍?”
左豹聞言問道:“難道此劍亦是來歷不凡?”
張新深吸一口氣。
“對,這是一把天子劍。”
“天子劍!”
左豹聞言一愣,隨后心中大喜。
“大帥今日得了傳國玉璽,又得一把天子劍,難道......”
思及此處,左豹心中興奮,雙膝下跪,大禮參拜。
“恭喜大帥可以稱帝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