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一起發,4000字)
于禁領著甲士趁夜渡河,在拂曉之前趕到了蒲板津的牛豐大營,向王猛傳達張新軍令。
王猛聽聞張新要用他,十分興奮,連忙笑著應下。
“于將軍遠道而來辛苦,便請在營中好生歇息,我這就去點兵!”
不一會兒,王猛點齊兩千兵馬,來找于禁。
于禁按照張新之令,將兩千套鎧甲全部交予王猛。
“用不上這許多。”
王猛搖搖頭,“五百套即可。”
“這是為何?”于禁連忙問道。
王猛雖說出身不好,年紀不大,地位不高,也沒什么名氣。
但他畢竟是張新一手養大的,姐姐也在張新府中,算是張新的心腹。
因此于禁對他很是客氣。
“主公之意,是想以兩營兵馬互換,詐做援軍到來。”
王猛解釋道:“若是今日去了兩千甲士,明日再去兩千甲士......我軍哪里來的這么多甲士?”
“不出數日,必被董卓看破矣。”
于禁恍然大悟。
正在此時,一騎快馬趕來,找到王猛。
“景略,主公有令,命你所帶的士卒穿五百副鎧甲即可,無需太多。”
于禁見狀心中不由欽佩。
不愧是張新一手培養出來的人,年紀輕輕,便有這份智謀。
“主公也反應過來了。”
王猛聞言一笑,隨后嘆道:“如此簡單的細節,以主公之智,不會想不到。”
“如今他后知后覺,想來也是這段時間耗費的心力實在太大了......”
于禁想起諸侯會盟之后,眾皆怯戰,唯張新一人殫精竭慮,謀劃擊董,心中不由感慨了一番。
王猛接收了五百套鎧甲之后,帶齊兵馬,大搖大擺的朝著張新大營而去。
華陰就在渭水和黃河的交界處。
董卓大營距離張新大營也就十里,王猛的行軍路線又是沿著黃河邊走的,在這中間一馬平川,視線無遮無攔。
斥候很快就探到了王猛軍來到的消息,回報董卓。
“你說什么?”
董卓聽到后大驚失色,“張新又有一支兩千人的援軍來到?”
“是。”
斥候點點頭,“那支大軍就在河東行軍,小人在河西看的十分清楚。”
兩千人的目標十分巨大,隔著一條黃河完全能看清楚。
“張新的援軍竟然這么快就到了?”董卓心中驚疑不定。
原本在他看來,牛輔丟失河東的原因雖然荒誕,但正因如此,張新那邊想必也很意外。
張新能用如此快的速度攻取華陰,必然準備不足。
董卓估摸著,他大概還有著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可以用來奪回華陰。
可沒想到,張新昨日剛來四千援軍,今日又來兩千!
“莫非是有bear來?”
董卓細思極恐。
牛豐造反,牛輔聽信筮人之言直接逃回長安,白波黃巾占據蒲板津,張新親至,華陰大族獻城
這一系列的事件,被董卓給串聯了起來。
“張子清的謀劃竟然如此深遠?”
董卓心中大駭。
擊敗牛輔,拿下河東也就罷了。
張新竟然還能聯絡到楊彪助其取下華陰?
他能聯絡到楊彪,能不能聯絡到其他人?
聽說王允好像有個侄女在他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