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來到的還是徐和。
他屯駐弘農的當夜,張濟就棄城跑了,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再去陜縣一趟,而是直接回來。
張新親自出營迎接。
徐和見到張新,連忙躬身行禮。
“末將不負君侯所托,已助孫將軍收復陜縣。”
“好好好。”
張新哈哈大笑,夸獎了徐和一番,隨后看向王猛。
“景略你出息了啊!”
王猛連忙表示謙虛,“若無主公教導,猛不得有今日。”
“勝不驕,敗不餒,好!”
張新見他的態度不像上次那樣,驕傲自滿,不由微微點頭。
看來自己先前的提醒,他還是聽進去了。
張新勉勵了他一番,又看向趙云。
“子龍辛苦了。”
趙云微微一笑,“為主分憂,此云分內之事也,當不得辛苦二字。”
“來,都進營說吧。”
張新領著諸將來到中軍大帳,各自落座后,開始詢問起此戰的細節。
徐和巴拉巴拉,開始說王猛獻計之事。
張新聽到趙云領兵出營之后,將目光轉了過去。
趙云很自覺的接過了話頭,巴拉巴拉
這一戰其實沒什么好說的。
張濟為了迷惑孫堅,在張繡的建議下,把部分兵力分到南門去了。
這也導致了從北門渡河的董兵雖然都是精銳,但數量著實不多。
黑燈瞎火之下,突聞喊殺聲起,董兵不知有多少伏兵,很快就亂了起來,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趙云的一千伏兵,摁著數倍于己的董兵捶,贏得非常輕松。
張濟趁亂逃竄,不知所蹤。
董越死于亂軍之中,也不知道是誰殺的。
“不過,混戰之時,有一員小將倒是頗為驍勇。”
趙云微微一笑,“末將見他年幼,便留了他一命,將他擒了過來,交由君侯發落。”
張新聞言看向徐和。
“這小將就是你戰報中所說的,張濟之侄張繡吧?”
“正是。”徐和點頭。
張新心中好奇,對趙云問道:“子龍,你可識得這張繡?”
在后世的一些戲曲和評書當中,將趙云、張繡和張任設定成師兄弟,師從槍神童淵。
張繡、張任是師兄,趙云是關門小師弟。
這件事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都沒有提到。
童淵也只是一個虛構人物而已。
但故事的靈感總是來源于現實,那些人能寫出這么個設定,或許未必是空穴來風。
反正當事人就在這里,張新干脆問上一問。
“末將不識得他。”趙云有些疑惑。
君侯怎么突然問了個這樣的問題?
我是冀州人,張繡是涼州人,兩地之間相隔數千里,怎么可能會認識?
張新聞言釋然,再次看向徐和。
“把俘虜都帶上來吧。”
“諾。”
徐和點點頭,看向帳外。
“帶俘虜。”
片刻,兩名士卒押著一個青年走了進來。
青年被五花大綁的捆了起來,發髻散落一半,灰頭土臉,十分狼狽。
張新細細打量著他。
“你就是張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