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曹操看得心馳神往。
雙方共計三萬大軍,在這廣袤的平原之上正面搏殺。
沒有計謀,全是實力。
時而皇甫攻,張新守,時而張新攻,皇甫守。
三萬大軍宛如一體,自然流暢,進退之間變化萬千,看著十分賞心悅目。
曹操趕緊抓住這難得的機會,拼命汲取著當世兩位名將的戰陣之道。
“君侯之能,我不如也。”孫堅心中暗嘆。
他服了。
同時心中也有些慶幸,還好張新沒有同意讓他做先鋒。
否則面對皇甫嵩如此精妙的變化,他能不敗已是僥幸,遑論得勝?
一場大戰,戰至黃昏。
直到日落西山,士卒喊聲嘶啞,雙方這才鳴金收兵,收殮戰死將士的遺體,各自回營。
今日一戰,算是打成了個平手。
董璜回城之后,寫了一封密信,派人快馬前往長安,送給董卓。
董卓收到密報,看完之后哈哈大笑。
他最怕的,就是皇甫嵩出工不出力,表面上積極應戰,暗地里偷偷放水。
今日一戰的經過,董璜寫的十分詳細。
董卓通過信中的描述,判斷出皇甫嵩基本上是全力應對了。
肯出力就好嘛!
皇甫嵩對張新,即使不勝,也絕不可能敗。
“好啊,好......”
董卓走到院中,抬頭看著天空中的明月,臉上止不住的笑。
“張新小兒死期近矣!”
他能猜出黨人要對張新動手,自然不可能不派人到山東打探消息。
斥候回報,在這幾個月里,南皮和鄴城那邊不斷有人往青州而去,聯絡各地大族。
尤其是最近,冀州之人去的越來越頻繁,看來是快要談好條件,準備動手了!
到那時,張新軍心震動,倉促撤軍,他就可以集結兵力,一路追擊!
從鄭縣到青州有一千多里,張新若是不留下點什么,怕是不好回去。
張新大營。
陣亡士卒的尸體被火化,防止瘟疫。
焚燒過后的骨殖則是裝進壇子里,派人連同撫恤一起,各自送往他們的家中。
古時雖不流行火葬,但大軍遠征,也不可能千里迢迢的將尸體運送回去。
一般來說,陣亡士卒要么就地掩埋,要么就是火化之后再送回去。
比起埋骨他鄉,士卒們其實更看重落葉歸根。
因此大部分人對火化一事并不抵觸。
少部分想要留個全尸的,也有人負責登記,若是他們真的不幸戰死,只要條件允許,張新也會派人把他們就地掩埋。
處理完戰死的士卒,張新又到傷兵營慰問傷員。
華佗等隨軍醫者正在給傷員療傷。
張新問了一下情況,安撫了傷員一番,隨后便回到了大帳。
此時孫堅和曹操也從戰場上的興奮狀態退了出來。
“不曾想皇甫公竟然真要助董。”
二人不斷唉聲嘆氣。
今日一戰,他們都看在眼里。
皇甫嵩明顯是已經使出全力了。
“這倒是未必。”張新心中暗道。
其實皇甫嵩還是稍微放了點水的。
張新兵雖精,指揮也沒有問題,但青州兵成軍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滿打滿算,也就兩年半不到。
而皇甫嵩麾下的那些長安守軍,起碼都是五六年的老兵,有些甚至在軍中待了十幾二十年,個個都是字面意義上的身經百戰。
戰斗經驗的差距,不是單單練兵就能練出來的。
短時間的戰斗沒有問題。
但時間一長,青州兵經驗不足的缺陷就暴露了出來,陣法轉換開始有點混亂,有些士卒變了幾次陣之后,就分不清東南西北,不知道自己該在什么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