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見董卓將劉協掛在城墻上,心中大怒。
雖說從古至今的弒君者也不少。
比如崔杼弒其君。
但人家那也是關上門來,才敢那樣做的。
包括董卓自己,之前在弒殺劉辯的時候,也是先讓太后下詔把人給廢了,再關到小樓里灌可樂,對外宣稱的暴病而亡。
似如今這般當著雙方數萬大軍,在眾目睽睽之下虐待天子,他也算是開創歷史先河了。
劉協被他這么一吊,漢室顏面何存,威儀何在?
幾萬雙眼睛看著,他們腦海中同時升起一個念頭。
原來天子也是人,也會被人吊起來。
那么
我們拿劍捅他一下,他會不會死?
這一瞬間,漢室威嚴掃地。
董卓其實也沒辦法。
初入京之時,他是想通過廢立天子來加強自身權威沒錯,但從未想過弒君。
鴆殺何太后,那是為了和袁氏達成條件。
何太后知道的太多了,必須殺了她,以掩蓋南宮兵變之事,來換袁氏支持于他。
否則他與何太后無冤無仇,把她毒死作甚?
那么漂亮的一個女人,死了多可惜。
這事搞完以后,袁隗、袁基倒是愿意支持他了,甚至袁隗本人還親自將劉辯拉下了龍椅。
但其他人不干了。
你董卓廢立天子也就罷了,還把太后殺了,想要干什么?
篡位嗎?
你也配?
然后就是各部門消極怠工,朝廷基本停擺。
董卓一介武夫,大半輩子都在打仗,懂個屁的政治?
或許也不能這么說。
只能說他太急了。
急于樹立自己的權威,急于拉攏黨人。
前期的他,對黨人一味示好,不僅洗白了袁紹袁術兵變之事,還恢復了陳蕃、竇武等黨人的名譽,拔擢了許多因黨錮之禍無法出仕的黨人名士。
結果就是‘濫賞則不知恩重’。
他越急著拉攏黨人,就越說明他心里沒底,黨人對他就越是不屑一顧。
當董卓察覺到這一點后,又突然開始擺爛,到處搶搶搶,殺殺殺,企圖以暴力鑄造絕對的權威。
結果自然是人心離散。
治軍尚且講究一個賞罰分明,無功不賞,無過不罰,方能服眾。
何況治國?
黨人名士無功受賞,雒陽官員無過被掠、乃至被殺。
如何服眾?
只能說是一步錯,步步錯。
后來諸侯會盟,董卓因懼怕劉辯復辟,將其鴆殺,又火燒雒陽,強行遷都。
一通稀碎的操作,成功的讓他自己在政治上徹底沒了退路,以至于尚未交戰,荀攸就得出了董卓必敗的結論。
他之所以還能活到今日,所倚仗者,無非就是手中兵強罷了。
滎陽一戰,曹操全軍覆沒。
孔伷聽聞此事,直接嚇的病死了。
梁縣一戰,孫堅又損失慘重。
諸侯聯軍每日置酒高會,不敢再提進兵之事。
一切都在穩中向好。
可沒想到的是,聯軍中竟然出了張新這個變態。
董卓不明白。
孟津一戰,自己用間明明已經成功,張新軍已然斷糧,他也成功的按照原計劃殲滅了王匡軍
怎么到最后輸的反而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