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何出此言?”
徐榮心中一驚,“可是榮哪里做得不好了?”
他本就是降將,內心敏感。
張新的這句話,可把他嚇得不輕。
董卓是個什么性格,徐榮隨他日久,心知肚明。
對自己人那是真好,對敵人也是真的殘忍。
他跟著張新一同攻伐董卓,早已沒了退路,先前又殺了關東諸侯兩陣,干掉他們好幾萬人,結怨頗深。
若是張新對他起了疑心,日后不再重用,他又能再去投誰?
張新搖搖頭,“大營外的那些百姓,你可看到了?”
“來的時候看到了。”徐榮點頭。
“董卓懼我,若我軍正常撤退,他不敢追。”
張新開口說道:“可如今百姓害怕董卓屠城報復,欲隨我而去......”
“君侯仁義。”
徐榮趕緊抓住機會拍了個馬屁。
“此次勤王,河東百姓助我頗多,我不可棄之。”
張新不知他心中所想,繼續說道:“百姓行進緩慢,不如士卒好管理,若將百姓帶上,隊伍必然混亂。”
“此事一旦被董卓得知,定會派人來追。”
張新看著徐榮,又問了一遍。
“此時我需要一員大將回去駐守蒲板津,阻絕董卓追擊之路,徐榮,我可以信你嗎?”
徐榮聞言,心里升起一抹感動。
雖說論官職,他是諸將當中最高的,甚至就連左豹這樣的元老也比不過他。
中郎將,介于校尉與將軍之間。
這里的將軍,指的是前后左右那種正式的將軍,并非雜號將軍。
現在還沒到各州郡自己亂封中郎將的時候,與左豹的雜號將軍相比,徐榮的這個中郎將,地位上是要略高一些的。
換個說法,徐榮此時的地位,大致和討黃巾之時的皇甫嵩、朱儁等人差不多,都具備作為大軍統帥的資格。
否則當初董卓也不會給他萬余兵馬,讓他到處亂殺。
拋開其他因素,單從官職來論的話,張新是主帥,那徐榮就得是副帥。
至于吳匡、張璋之流,不過司馬而已,連校尉都不是。
可實際上卻是恰恰相反,徐榮在張新帳下的位置十分尷尬。
論資歷,他比不過左豹、典韋、趙云等一眾元老。
論信任,吳匡、張璋等人是主動來投,他是被迫投降,也比不過。
這就導致平日里徐榮在與其他將領相處之時,總感覺自己矮人一頭,不敢大聲說話。
現在張新竟然想把斷后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他一個降將?
“榮愚鈍,先前只顧自身小義,因為董卓的些許恩德,助其為虐。”
徐榮離席下拜,大聲道:“雒陽一戰,蒙君侯仁德,榮方能活命,又蒙君侯不棄,榮才能在君侯帳下,見識到何為王師,何為民心,何為仁義之主!”
“君侯不計榮之過,反而委以重任,榮愿以死相報,必不負君侯所托!”
說完,徐榮重重叩首。
吳匡、張璋等人面色如常,心中卻是不屑。
“好,那蒲板津便托付于卿了。”
張新上前將徐榮扶起,“事不宜遲,勞煩卿即刻領本部兵馬出發吧。”
他原本想派個副將到徐榮軍中盯著。
但見徐榮這副模樣,想想還是算了。
歷史上董卓死后,徐榮便歸順了朝廷。
李郭之亂時,李傕、郭汜打出了為董卓報仇的旗號,反攻長安。
徐榮和胡軫受王允之命出擊,結果胡軫到了地方之后,率眾投降,直接導致徐榮戰死沙場。
從這一點來看,他并不是董卓的死忠。
攻克鄭縣時,張新以他為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