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率軍抵達蒲板之后,立刻派人過河給徐榮送了封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
勸降。
董卓在信中說,只要你肯投降,我不僅既往不咎,還會給你封侯。
徐榮說我信你個鬼。
你這種話騙騙小孩可以,我還不了解你?
李旻和豫州兵投降之后,是誰下令把他們都殺了的?
還是虐殺。
當初辦這件事兒的就是我啊!你忘了?
當然,徐榮肯定不會說的這么直白,而是以比較委婉的語氣,給董卓回了一封信。
乖,別鬧。
看在你是我舊主的份上,我告訴你一件事。
有布置。
董卓:今兒我沒來過。
然后董卓就退兵了。
徐榮望著河對岸緩緩退卻的董兵,心中松了口氣。
看來董卓是真的被張新打怕了。
“傳令。”
徐榮看向身旁副將,“告訴士卒們,不可懈怠,謹防董卓回師突襲。”
“諾!”
第一日,董卓退到了臨晉。
第二日,董卓退到重泉。
第三日
消息傳到龍門渡。
“徐榮不過一句詐言,便將董卓嚇得退兵,可見其畏君侯如虎。”
吳匡哈哈大笑,“傳令,今日犒賞三軍!”
“司馬。”
一旁的徐晃聞言問道:“犒賞三軍是否飲酒?”
“當然飲了。”
吳匡理所當然的點點頭,“既是犒賞,怎么可以無酒?”
“司馬,此時飲酒,似有不妥。”
徐晃進言道:“董卓從軍三十年,此次他領兩萬大軍前來,縱然畏懼君侯,也不至于一矢未發,就灰溜溜的撤軍。”
“末將以為,我軍不可懈怠啊......”
“徐司馬多慮了。”
吳匡擺擺手,“你也說了,董卓有兩萬大軍。”
“徐榮只有不到三千兵馬,若非他是真的懼了,怎么著也得強渡試試吧?又豈會撤軍?”
“司馬。”
徐晃繼續勸道:“就算是要飲酒,待斥候探明董卓確實回到長安之后,再飲也不遲。”
“董卓狡詐,不可不防,左右也就兩三日的時間嘛......”
吳匡所言,雖說也有幾分道理。
然而河東乃是徐晃老家,他又怎敢懈怠?
龍門渡萬一有失,讓董卓的騎兵沖進去,死的可都是他的父老鄉親。
張新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將徐晃派過來的。
“不必多慮。”
吳匡笑道:“董兵與君侯交戰,屢戰屢敗,士氣早就不行了,董卓驅使他們前來,想必已經費盡心思。”
“此時一退,即便董卓想要再來,士卒怕也不愿了。”
“是啊是啊。”
張璋等一眾雒陽兵的將校附和道:“徐司馬多慮了,吳司馬從軍十載,經驗可比你豐富多了。”
雒陽兵原為禁軍,將校大多都是從大族中選拔出來的。
普通百姓家中的糧食吃都不夠,自然沒有多余的糧食用來釀酒。
但大族的生活條件優越,時常飲酒,這些將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酒癮。
張新攻入長安,他們起兵相助,需要與董兵廝殺,自然不敢飲酒。
入了張新麾下后,由于張新軍紀嚴明,不得命令,他們也不敢飲酒。
算下來,已經有差不多半個月沒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