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該給他升升官了。
少頃,崔琰來到,躬身行禮。
“明公。”
張新將自己想讓他出任北海相的想法說了一下。
崔琰聞言大喜。
“臣必不負明公所托!”
從一個百石主簿,一躍成為二千石的國相。
這是一步登天了。
“季珪先別忙著高興。”
張新將北海國目前的情況說了一下,“北海各縣急缺吏員,雖說我會抽調華陰士子給你,但他們都是外地人,不熟悉本地情況,你需要用最短的時間帶領他們熟悉民生。”
“怎么樣,你有信心不誤了明年的春耕嗎?”
“有!”
崔琰拍著胸脯應下。
“好!”
張新當即寫了一道敕令,任命他為守北海相。
守,就是代理的意思。
就像太守可以任命守令長一樣,州牧也可以任命守太守、守國相。
雖說官名面前帶個守字,但實際職權是一樣的。
“多謝明公!”
崔琰接過敕令,一臉喜悅。
“北海國我就交給你了。”
張新看著他笑道:“至于你治下那些棄官跑了的縣令長,你自己看著安排吧。”
崔琰是冀州士族。
清河崔氏中的人才也有不少。
漢時士人做官,通常都會從家鄉帶一些士子一起,以為己助。
先前崔琰的職位是主簿,只是在張新身邊做些雜活而已,用不上鄉人之力。
如今張新任命他為北海相,便是希望他能從冀州叫一些士人過來,填補青州官吏的空缺。
崔琰性格清正,倒是不怕他趁機假公濟私。
“臣明白了,臣告退。”
崔琰只是略微思索了一番,就領會了張新的意思,回到吏舍后,立刻給家鄉的名士寫信,讓他們過來幫忙。
北海相的人選已定,張新開始思考樂安相的人選。
思來想去,他決定讓牛豐來做。
前年張新度田,損失最大的就是樂安、北海以及齊國的大族。
此次反叛,也是這三個郡國的大族人數最多。
像濟南國這種張新沒怎么動的,基本無人反叛。
經由張新這么一殺,樂安大族十去其七,已經不成氣候。
這種簡單模式,拿來培養自家的心腹最為合適。
張新命人將牛豐叫了過來,巴拉巴拉。
牛豐聽聞要做國相,一臉不情愿的應了下來。
得,又沒機會上戰場了。
然后他就被張新臭罵了一頓。
“斥候隊長......”
罵完之后,張新給了他一個助手。
諸葛玄。
瑯琊諸葛氏也是徐州大族,在當地的名望很高。
張新此舉的用意非常明顯,讓諸葛玄從徐州搞點士人過來。
況且諸葛玄本人的能力也很不錯。
張新討董之時,后勤方面有許多事情都是由他來負責,基本沒出過什么差錯。
讓他輔佐牛豐治郡,倒也足夠。
張新對諸葛玄承諾,只要把這件事辦好了,將來一定會讓他做一郡太守。
“臣必不負明公所托!”
諸葛玄大喜。
安排完地方官吏之事,張新開始著手第二件事。
整編大軍。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