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章一起,4500字)
“君侯是魏郡人么?”
麴義臉上露出一絲驚訝。
“哦,那倒不是。”
張新搖搖頭,“只是以前游歷之時,來過附近罷了。”
黃巾起義之前,他跟著張寶游歷了不少地方。
他知道,天下大亂就在眼前,因此在游歷之時,十分注重記憶沿途的地形地貌。
尤其是像五鹿墟這種明顯適合藏兵埋伏的地方,他更是記憶深刻。
五鹿墟,就是后世的沙麓山。
當然了,后世的沙麓山已經徹底崩塌,只剩下了一塊平原。
然而在民國之前,這里一直都有一座不算太大的山脈。
說是山脈,其實就是五個十余米高的土丘罷了。
張新聽本地人說過,在春秋時期,這幾座土丘原本也是高數十丈的小山。
因其形似鹿,故得名五鹿山,算是河北少有的一道天險。
當時齊桓公看上了這里的戰略價值,于是便在山上筑城,是為五鹿城。
可惜五鹿山并非巖山,而是土山。
暴雨一至,很容易就會造成山體滑坡,不斷崩塌。
五鹿城也在數百年前,隨著一次暴雨被掩埋在了山體之下,成了如今的五鹿墟。
五鹿墟雖然不大,但藏個兩三千的兵馬,絕對足夠。
反正休息的時候也沒什么事干,張新索性就給麴義講起了五鹿墟的故事。
“不曾想五鹿墟竟然還有這般故事。”
麴義一臉驚嘆,“君侯博學多才。”
張新笑笑,待大軍休整完畢之后,下令全軍撤回黎陽。
“報!”
張新派出的親衛在衛國附近找到了荀攸大軍。
親衛找到荀攸,將張新的話轉述給他。
“你說什么?”
荀攸瞪大眼睛,“君侯讓我想辦法,將顏良文丑的大軍引至五鹿墟?”
“是。”
親衛點頭。
“這......”
荀攸一臉懵逼,“君侯何出此令啊?”
“主公如何想的,小人如何能知?”
親衛撓撓頭。
荀攸見狀,決定換個問法。
“君侯去黎陽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親衛巴拉巴拉
“黎陽守將出降,夜襲匈奴大營,埋伏白馬義從......”
荀攸心中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張新的意圖,連忙令人取來地圖,在地上鋪開。
一看地圖,荀攸頓時傻眼了。
五鹿墟的位置,在清水支流的東邊。
清淵、魏縣兩地都在西岸。
從清淵到五鹿墟,有近百里的路程。
荀攸軍到五鹿墟,差不多也是這個距離。
但顏良、文丑的大軍肯定是沿著西岸撤軍,不會渡河。
他想要引誘顏良大軍,就得多行十余里,到西岸的官道上。
若將五鹿墟西岸的官道作為誘敵之地,顏良、文丑大軍到此只需行軍八十里。
大軍正常的行軍速度,大約是六十里每天。
但若真如張新所說,韓馥急召大軍回援的話,就不會是這個速度了。
顏良文丑完全可以省去安營扎寨的時間,直接到魏縣休息。
現在的時間已經是下午了。
假設韓馥的信使今夜抵達清淵,顏良文丑明晨出兵。
那他就必須在明天中午之前,疾行一百二十余里,才有可能截住顏良文丑的大軍,實行誘敵之計。
時間太緊了!
“這......”
荀攸指著地圖,看著親衛說道:“我軍完全沒有準備,突然改道,根本來不及啊!”
“軍師,這是主公的軍令。”
親衛拱手道:“主公說了,他看好你喲~!”
“我......”
荀攸頓時哽住,無奈的揮揮手。
“行了行了,你去休息吧。”
“諾。”
親衛打馬休息去了。
待親衛走后,荀攸瞬間暴跳如雷。
“你又改我計劃!又改我計劃!”
荀攸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將心中怨氣發泄出來后,他也只能無奈的下令大軍暫停前進,隨后連忙召集眾將前來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