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快樂哇!)
(這兩章劇情比較連貫,不好分,一起發)
“跑什么跑?”
被稱為‘孝直’的少年一臉淡定的說道:“子敬,這支兵馬的裝備如此精良,一看就是精銳。”
“如今在關中,除了大將軍以外,還有誰麾下能有如此精銳之軍?”
“安心啦,大將軍麾下之軍紀,素來嚴明,不會侵害我等百姓的。”
‘子敬’聞言略微放下心來。
也是。
張新的大軍來了關中好幾次,從來就沒聽說過劫掠百姓之事。
果然,為首那將緩緩行來,翻身下馬,朝著二人拱手一禮。
“在下張青,見過二位。”
張新此番出巡,本來就是臨時起意。
為了不驚動地方,給沿途吏民帶來麻煩,影響春耕,這一路上他用的皆是化名。
“張青?”
‘子敬’心中暗思,“沒聽說過啊?”
張新麾下的將領,較為出名的也就被封侯的那幾人,還有郭汜、樊稠等人。
其余人尚未迎來屬于他們的成名之機。
“此人姓張,又年紀輕輕便能統領如此精銳,莫非是大將軍族中之人?”
‘子敬’思及此處,眼神頓時變得火熱起來。
“既然如此,這般大好機會......”
正在他心中思索之時,‘孝直’的聲音響起。
“草民拜見張將軍。”
‘子敬’反應過來,也連忙行禮。
“草民拜見張將軍。”
見禮完畢,‘孝直’開口問道:“張將軍此番前來,不知有何指教?”
張新見他如此模樣,便知自己找對人了。
這名少年不過十八九歲的樣子,年紀輕輕,面對他千余大軍,卻能面不改色,不卑不亢,定是出身本地大族。
普通百姓沒有這般膽識。
漢時的士人,可不是后來那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他們也是要種地的,并且以耕讀為榮,追求一個全面發展,出將入相,文武兩開花。
比如諸葛亮,出仕劉備之前就以耕讀為業。
再比如鄭玄,致仕回鄉之后,也是一邊教書,一邊種地。
張新對這一點倒是很喜歡。
畢竟一個不知民間疾苦的人,是不可能做好官的。
“指教沒有。”
張新開口笑道:“只是有些問題,想請教二位小哥。”
“將軍請問!”
‘子敬’神情激動。
“我想問問......”
張新開始詢問郿縣這邊的人口、耕種情況、糧價以及朝廷的賑濟糧是否到位等等
此二人既然是本地大族子弟,想必對這些情況也略知一二。
這一路上,張新基本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從側面了解各縣的民生。
“回將軍話......”
‘子敬’一一作答。
‘孝直’見好友如此積極,微微一笑,也不爭搶,任由他巴拉巴拉。
只是他的心中有點納悶。
一個軍中之將,怎么跑到郿縣城外來問民生了?
“哦喲?這小子是個人才啊......”
張新見他邏輯清晰,對答如流,辭藻華麗,眼中閃過一絲意外,不由起了愛才之心。
問答結束,張新對他笑道:“小哥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見識,想必不是凡人。”
“在下冒昧,請問小哥名諱。”
“在下孟達,字子敬。”
孟達大喜,連忙報上自己的名字。
他存心賣弄,等的就是張新發問。
“孟達?”
張新一聽到這個名字,剛起的愛才之心瞬間消失不見。
孟達這個名字,名氣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不是什么好名聲。
孟達先叛劉璋,再叛劉備,又叛曹丕,人品比呂布還有不如。
是個實實在在的三姓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