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才二十出頭。
雖說他自河內投了張新之后,已經見過許多大場面。
但如今他即將獨當一面,還是正對一方諸侯的大軍,心中難免有些忐忑。
“軍事上你聽高順的就行。”
張新想了想,道:“高順久經沙場,經驗豐富,你跟在他身邊好好看,好好學,爭取早日能夠獨領一軍。”
田豫是漁陽人。
張新在漁陽的威望很高,田豫對他素來敬仰。
況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漁陽也能算得上是張新的第二故鄉。
既然如此,田豫與他就是半個鄉人的關系。
一個敬仰自己、潛力又很不錯的老鄉,張新當然要好好培養。
或許他用不上,但將來他的兒子一定用得上。
“臣記下了。”
田豫點點頭。
張新又道:“政務上,你若有不明之處,可往劇縣去信一封,詢問崔琰。”
“臣記下了。”
田豫再次點頭。
“你去諸縣的任務,不在軍政,而在人心。”
張新叮囑道:“陶謙倒行逆施,徐州士族對其早有不滿。”
“你要在暗中多多拉攏那些士族,若有難處,一樣可以詢問崔琰。”
“若是崔琰也解決不了的,你就來信問我。”
田豫再無疑惑,拱手行禮。
“臣明白了,多謝明公解惑。”
張新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遞給田豫。
“你到了徐州之后,尋機將這封信送到朐縣糜氏,給糜芳。”
“他會協助你在徐州行事。”
明公竟然已經在徐州布好局了?
田豫見張新有備而來,恍然大悟,心中升起欽佩之情。
不愧是明公,目光就是長遠。
田豫鄭重的接過書信,貼身藏好。
“明公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這個給高順。”
張新又從懷中掏出一個錦囊,“你讓他到諸縣之后再打開,依計行事。”
田豫接過,放好。
“別的沒什么了。”
張新起身上前,拍了拍田豫的肩膀。
“國讓一路小心。”
田豫拜謝,行禮告辭。
次日,田豫帶著幾名親衛從長安出發,一路疾馳,向東而去。
龐德也領著騎兵向西,去追麴義大軍。
張新與智囊f4研究了一番過后,重新將重心放到了益州地界。
徐州那邊再怎么說,距離長安也有兩千多里。
無論怎么亂,暫時也影響不到朝廷這邊。
陶謙手下是有精銳的丹陽兵不假,可他卻沒有大將。
他平徐州,以臧霸為首的泰山f4出力頗多。
然而如今,泰山f4早已被張新收入麾下。
也就是說,陶謙手下現在是有兵無將。
威脅有,但不大。
只要高順守住諸縣,別把戰火燒到青州就行。
高順能守住嗎?
包的啊!
有孫策、鮑信等人夾擊,還有袁術在后方虎視眈眈。
在這種情況下,高順要是守不住諸縣,那他這個鎮軍將軍也就別干了。
張新理清思路之后,便暫時將徐州之事拋到一旁,一面督促諸將加緊備戰,一面派人前往河東,召法正回來。
他總覺得,打漢中這個地兒,不帶個法正心里不踏實。
(接下來的劇情,到處都得打起來了,思路有點亂,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寫)
(今兒就一更,整理一下思路,明天開始,盡力把這段寫好。)
(明兒我如果能碼出三更來的話,今兒差的一更就補在這里,如果還是正常兩更,今兒就當我請假哈。)</p>